似乎一夜之间,金融科技成了金融领域最火的话题之一。如果要找一个时间节点,可以说应该从近期ICO被监管部门叫停开始算起。ICO被禁,但金融科技由此迅速上升到前所未有的关注高度。金融科技已经站在了时代前沿,在各大舆论场,这一领域从业者似乎也正在成为时代明星。
对于金融科技的定义,央行金融研究所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秘书长伍旭川介绍,金融科技是指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云计算、数字货币,加上监管科技等技术创新,全面应用于支付清算、借贷融资、财富管理、零售银行、保险、交易结算等,是金融业未来的主流趋势。
伍旭川表示,Fintech以数据和技术为核心驱动力,正在改变金融行业的生态格局。这两年比较火的两种新业态,区块链和数字货币未来可能非常美好,但现在远远谈不上应用,更多是场景模拟,尚处于研究阶段。
伍旭川称,在金融科技领域应用比较好的是人工智能。在美国、德国60%的企业中,30%的劳动已由人工智能替代,把人工智能和现代资产组合结合运用就是智能投顾,伍旭川重点介绍了智能投顾目前的进展。
智能投顾具有长尾特征
智能投顾,简单说,就是人工智能+投资组合的技术,是一种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以及现代投资(000900)组合理论(MPT)的在线投资顾问服务模式。
伍旭川介绍,可分为4个步骤:在线问卷测评;用算法定制投资组合;用户资金转入第三方存管;实时跟踪,根据宏观经济金融因素变化调整资产组合,实现资产再平衡。
9月11日,在由《清华金融评论》月刊和快牛金科联合主办的“金融科技助力银行智能化发展论坛”上,伍旭川强调,资金需要第三方存管,平台自身不能碰资金,这可以避免出现大的风险。
他介绍,智能投顾服务覆盖投资的价值链分为多个层次:在普通业务层面就是信息获取、投资方式及策略安排、交易执行、资产再平衡。在增值服务层面,还包括税收规划。他指出,一个好的税收规划师可能比一线销售更为重要,能够帮助提升企业利润水平。
智能投顾和人工投顾有哪些区别?伍旭川分别从成本和投资依据角度分析:
从成本角度来看,人工投顾非常高,而智能投顾很低。人工投顾主要服务于高净值人群;智能投顾服务的是中低净值人群,具有长尾特征。
从投资依据来看,人工投顾主要是依靠金融知识和从业经验来判断,可以说是定性分析,智能投顾则依靠算法,基于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对海量数据(603138)进行挖掘、筛选、分析。
从这个角度来说,人工投顾和人的道德、情绪、偏好有关系,存在道德风险。当然,智能投顾也有缺点,算法可能统计的是相关关系,而非因果关系。因此算法可能失效。
除了低沉本、低门槛之外,智能投顾的优势还体现在其客户分析更为高效。智能投顾能做到7×24小时,不管刮风下雨不间断地分析,更加精准、高效、实时。
智能投顾于2008年~2009年起源于美国,逐渐地,传统金融机构通过收购、合作的方式加快在该领域的布局,有后来者居上的趋势。
伍旭川介绍,国内的智能投顾起步于2015年,主体分为传统金融公司、互联网公司、独立的第三方智能投顾,业务类型分为三类:混合推荐型、独立建议型、一键理财型。
从目前的对比来看,伍旭川指出,中美在智能投顾领域发展的差别在于:
1、投资风格。美国以机构投资者为主,中国主要是散户。机构投资者习惯于中长期投资,依靠各种投资组合来分散风险,中国基本上是短线行为,投机性强,所以会对市场带来冲击。
2、金融市场成熟度。美国的标的物约1600只,管理规模增长很快,今年初约300多亿美元,到了7月份已经超过1000亿美元,资产包括股指、债券、商品等多个类型。国内目前约130多支ETF,资产以股票为主,无法很好地分散风险。按照目前的增长速度,预计2017年底可能管理到1000亿人民币左右。
3、监管环境。美国是功能监管、行为监管,只要有金融的属性,都纳入到这一监管范畴,而中国在这一领域的监管和法律相对滞后。所以,针对这一快速发展市场的监管必须跟上,否则市场也无所适从。
智能投顾发展仍面临风险
伍旭川重点介绍了智能投顾发展面临的风险。目前存在以下几方面:
1、政策风险。国内的资产管理和投资顾问,趋势都是牌照管理,在这方面没有申请牌照或者是没有相关牌照安排的,都可能存在着很多的不确定性风险。
2、技术风险。智能投顾依靠大数据,通过挖掘、筛选,再总结它的规律。但“黑天鹅事件”是意外发生的,对智能投顾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智能投顾难以预判到“黑天鹅事件”发生。
此外,如果变量之间是统计上的相关关系而非因果关系,这也会造成干扰。伍旭川举了一个著名的例子,1990年美国对冲基金firstquadrant发现孟加拉国生产的黄油、美国生产的奶酪以及孟加拉国羊的数量,十年间与标准普尔500指数达到了99%以上的相关性,但1993年以后这种关系突然消失。后来人们发现这是虚假的因果关系,只是统计上相关,但机器无法分辨这种情形。
3、劣币驱逐良币的风险。智能投顾平台对技术和监管的要求都非常高,如果在这些尚未跟上的情况下蜂拥而上,可能引发市场的不信任,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风险,这需要高度关注。
伍旭川介绍,美国针对智能投顾出台了一套监管规则,对客户信息采集、算法技术的监管意见、专业人士的教育和培养,以及投资建议等均有覆盖,而且逻辑严密。这值得国内学习和研究。
最后,伍旭川强调,智能投顾仍然是金融属性,所以要高度关注它的风险,要在发展和风险监管之间寻求平衡,更要和实体经济结合起来,而不是空中楼阁。唯有如此,智能投顾为代表的金融科技才能更好地支持经济发展,才有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