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换是人和动物的区别,是人类的本能。我们从未见过两条狗公平审慎的交换骨头”。 -《国富论》,亚当.斯密 虽然300多年后的今天,科学家发现一些动物也会做交换,但人和动物做交换还是存在重大区别的,一是可以发生在没有信任的陌生人之间。二是发明了代币,把交换在经济上升级,在道德上“堕落”成了交易。
人类大多数的交易发生在没有信任的基础上,因此需要一个共同信任的中心。比如在部落社会,就借助共同的神灵,神话中的共同祖先或图腾动物等。现代社会的交易范围更广泛,没有了全球60亿人共同的神灵、祖先或图腾,因此就发明了政府,发明了中央银行和商品交易中心等中心化的组织,以提供权威性,提供信任服务。
从代币的角度看,中心化的价值交换组织一般起三个作用:
1)验证代币的真实可靠性,防止假币。
2)保障一旦已接受了商品或服务中,就不能再要回代币去。
3)保留交易细节档案,以防欺诈和做审计等。
比特币就是希望去掉央行这类代币的价值中心组织,核心理由是央行通过修改自己的资产负债表,搞QE滥发货币,却没有人能够监督控制。区块链就是希望去掉更多类型的价值交换中心组织,核心理由是企业做“两本账”或伪造自己的资产负债表,做假账只能事后审计,很不容易发现。
于是,一些区块链的创业者找中心机构去推销,要他们为区块链埋单。理由是要去中心化,要分布式的区块链,因为中心机构不值得信任。这些机构的反应往往是我没听错吧?你说我不值得信任,你要去掉我,还要我为你埋单。我还是先给你们这些小年轻们,讲讲什么是代币和金融吧。
区块链没中心了,没独裁者了,也就需要引入共识机制。区块链所使用的共识机制,据说起源于1962年PaulBaran的“分布式通信网络”一文。其实,PaulBaran的最大贡献,是奠定了今天互联网通信技术的理论基础。
当PaulBaran从数学上证明了,在核打击等重大灾难时,去中心化的包交换技术要优于电话网络所采用的集中架构时,去找了AT&T等电话公司推销,得到的反应是:“孩子,我还是先给你讲讲什么是通信吧”。
白硕老师把区块链分为“币圈”和“链圈”。在币圈,区块链是“平台+数字货币+社区”,一个都不能缺,“去中心化”是教义,是信仰。而在链圈,“去中心化”只是一种政治正确的原教旨主义,应用、智能合约和基础账本是可以相互分开的,完全可以和应该引入一些中心化的方法,以满足司法、监管、自律和应对其它特殊情况。
我在之前的多篇文章和演讲中指出:技术信仰分布,商业信仰集中。技术信仰的去中心化,从来都是喧嚣的,希望通过革命的方式来实现。商业信仰的集中式,从来都是改良式,悄无声息的发展。
当区块链从技术的理想王国,进入商业的堕落世界时,分布式的信仰会逐步“沦丧”,逐步走向集中是必然的。至少有两点证据,一是最近全球新出现的区块链解决方案和架构,越来越多地加入了集中化的色彩。二是区块链企业的宣传,也大都悄悄把“去中心”改为“多中心”了。
全球央行搞QE滥发货币,不是技术问题,更不是集中还是分布的问题。即使中心化的央行,也可以不滥发货币滴,只要他们下决心准备“缩表”。
比特币不会制造通货通胀,但可能会导致通货紧缩。货币系统设计了通货膨胀,是为了避免通货紧缩,因为后者比前者糟糕10倍。比特币不会滥发货币,但数字货币可以滥发啊,比如莱特币、瑞波币和以太币等。人人都可以发行数字货币的时代,就没有通用数字货币了,数字货币就变回数字资产了。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名字中出现“去”,从来都不会发展成主流,因为“去”本身就是破坏性的,不是建设性的。60年代,我们主张要“打倒美帝国主义”,是想去中心化。现在,我们主张建立一个“多极的世界”,是想多中心化。
技术向左,商业向右,产业的历史也从来都是螺旋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