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佛成魔只在一念
我能深入于未来,尽一切劫为一念,三世所有一切劫,为一念际我皆入。 我于一念见三世,所有一切人师子,亦常入佛境界中,如幻解脱及威力。 这里有两个颂,主要是强调在修行中,念头到底有多重要?‘我能深入于未来,尽一切劫为一念’。我们现前的一念,究竟有多大的能耐呢?我们一念的力量能够深入到未来,所有一切的时劫。换句话说,所有一切的时劫,都在我的一念之中。不但未来的时劫在我的一念之中,哪怕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所有的一切时劫,也都在我的一念中。所谓‘十世古今始终不离当下’。我们平常的人,不太注意自己的念头,可是在修行中,念头是非常重要的。 通常人们的念头,能不能深入过去?不是不可以,我们也能想到过去很多的往事。但是严格的讲,不能说是深入过去。你能想起几十年前的事,但前几百年的往事,你能想起来吗?想不起来,但是佛陀能深入过去无穷无尽的往事,这就是宿命通啊!因为过去也没有离开这一念。但凡夫做不到,有时你要想的事情想不起来;不想的事情,偏偏出现在脑海里边。有没有?有的。老年人最容易犯这种毛病,是不是?当天发生的事记不起来,可是过去发生的事能够想得起来。所以过去、现在、未来一切时间都没有离开我们这一念。 ‘我于一念见三世,所的一切人师子’希望我在一个念中,能见到三世所有的诸佛。靠什么去见这么多的佛陀呢?就是靠现前的一念。你说佛跟众生的区别在哪里呢?就在这一念啊!修行靠这一念修!成佛也靠这一念成!所以学佛修行最重要的是什么呢?就在于修正自己的念头啊! 六祖慧能在《坛经》里边讲得好:‘前念迷即是众生,后念悟即是佛’。佛与众生的区别:就在一念之间。迷者是凡夫,悟者就是佛。什么叫迷?什么叫悟呢?有的人末必清楚,是不是?所谓的迷,就是无明、愚痴、没有智慧,不明白事理。确切地说,是不明白宇宙和人生的真相。悟,是觉悟。确切的说,是智慧的成就。禅宗讲开悟,教下说见道,佛陀在菩提树下悟道。都是悟的不同表现。 悟是什么?悟在修道过程中,无意识思维方式和认识事物的方法。在身心与道合谐的条件下,人体的先天意识得到突发性升华,出现认识事物上的飞跃!简言之,悟就是外界事物撞击心灵深处理性认识上的火花,表现出来的一种直觉状态。它是心灵的一种感受,悟到的东西,有的能用语言文字表达,但有的是超越语言和文字。 开悟,并非佛法中特有,更不是禅宗中才有,行行都有开悟的。比如牛顿,他是个伟大的科学家,他究心于物理和数学。一天他在花园里边散步,偶然看到苹果落地,忽然想到苹果为何不往上跑?而是往下落?由此,悟到地球对物体有‘吸引力’,从而发明了地心对万物有吸引力的定律。又如南唐有一位诗僧,中秋赋诗道:‘团团一片月,渐渐照庭除。今夜一轮满’,到此下句不得停下来了。直到第二年中秋赏月,触景生情,忽然得到下句:‘清光何处无’?高兴得手舞足蹈,不能自己,半夜起来拿起钟乱撞,惊动寺院和全城,这也是悟的表现。 还有唐代著名的诗人,白居易也是一位虔诚礼佛,擅长用诗阐述佛理的‘香山居士’。他流传下来的诗很多,下面与大家共同欣赏《僧院花》的禅心意境。 欲悟色空为佛事,故栽芳树在僧家。 细看便是华严偈,方便风开智慧花。 诗中所说的华严偈,是指佛教的经偈,不是单指《华严经》所写的偈句;这里是泛指使人开悟的经偈。‘方便’是指使人开悟而进入佛境的方法和途径。整首诗的禅心意境是说,僧人要想领悟色空之理,在寺院栽种花树。如果从花树外表的角度去赏花,人们眼前所见的花姿娇艳动人;若用智慧的眼光去观照花树,就能领悟树色空的真理。诗人通过栽花、赏花、花开花落的自然现象,悟到宇宙人生的真实。诗人通过对花的观察,向我们说明花姿为色相,因缘而生,因缘而灭;花开花谢,不也正好说明‘缘起性空’之理吗?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白居易这位伟大的诗人,赏花悟空,对‘性空’之理感悟很深。柏林禅寺提倡的生活禅,也是让大家在生活中去体悟佛法,去参禅证悟佛理。 学佛开悟非常重要。佛教是无神论,大家必须把这一点认识清楚。学佛完全靠自己开发智慧来解脱自己。因此,开悟在佛教里却是最重要的问题。只有开悟才能明白宇宙人生是怎么一回事。如果不开悟,没有什么力量能代替你解脱的。 佛教寓言:一粒稻米的耐心 一位立志在40岁非成为亿万富翁不可的先生,在35岁的时候,发现这样的愿望根本达不到,于是放弃工作开始创业,希望能一夜致富。 五年间他开过旅行社、咖啡店,还有花店,可惜每次创业都失败,也陷家庭于绝境。他心力交瘁的太太无力说服他重回职场,在无计可施的绝望下,跑去寻求高僧的协助。高僧了解状况后跟太太说:“如果你先生愿意,就请他来一趟吧!” 这位先生虽然来了,但从眼神看得出来,这一趟只是为了敷衍他太太而来。高僧不发一语,带他到僧庙的庭院中,庭院约有一个篮球场大,庭中尽是茂密的百年老树,高僧从屋檐下拿起一支扫把,跟这位先生说:“如果你能把庭院的落叶扫干净,我会把如何赚到亿万财富的方法告诉你。” 虽然不信,但看到高僧如此严肃,加上亿万的诱惑,这位先生心想扫完这庭院有什么难,就接过扫把开始扫地。过了一个钟头,好不容易从庭院一端扫到另一端,眼见总算扫完了,他拿起畚箕,转身回头准备畚起刚刚扫成一堆堆的落叶时,却看到刚扫过的地上又掉了满地的树叶。 懊恼的他只好加快扫地的速度,希望能赶上树叶掉落的速度。但经过一天的尝试,地上的落叶跟刚来的时候一样多。这位先生怒气冲冲地扔掉扫把,跑去找高僧,想问高僧为何这样开他的玩笑? 高僧指着地上的树叶说:“欲望像地上扫不尽的落叶,层层盖住了你的耐心。耐心是财富的声音。你心上有一亿的欲望,身上却只有一天的耐心;就像这秋天的落叶,一定要等到冬天叶子都掉光后才能扫得干净,可是你却希望在一天就扫完地。”说完,就请夫妻俩回去。 临走时,高僧就对这位先生说,为了回报他今天扫地的辛苦,在他们回家的路上会经过一个谷仓,里面会有100包用麻布袋装的稻米,每包稻米都有100斤重。如果先生愿意把这些稻米帮他搬到谷仓外,在稻米堆后面会有一扇门,里头有一个宝物箱,里面是善男信女们所捐赠的金子,数量不是很多,就当作是今天你帮我扫地与搬稻米的酬劳。 这对夫妻走了一段路后,看到了一间谷仓,里面整整齐齐地堆了约二层楼高的稻米,完全如同高僧的描述。看在金子的份上,这位先生开始一包包地把这些稻米搬到仓外。数小时后,当快搬完时,他看到后面真的有一扇门,兴奋地推开门,里面确实有一个藏宝箱,箱上并无上锁,他轻易地打开宝物箱。 他眼睛一亮,宝箱内有一小包麻布袋,拿起麻布袋并解开绳子,伸进手去抓出一把东西,可是抓在手上的不是黄金,而是一把黑色小种子,他想也许它们是用来保护黄金的东西,所以将袋子内的东西全倒在地上。但令他失望,地上没有金块,只有一堆黑色籽粒及一张纸条,他捡起纸条,上面写着:这里没有黄金。 这位受骗的先生失望地把手中的麻布袋重重摔在墙上,愤怒地转身打开那扇门准备离开,却见高憎站在门外双手握着一把种子,轻声说:“你刚才所搬的百袋稻米,都是由这一小袋的种子费时四个月长出来的。你的耐心还不如一粒稻米的种子,怎么听得到财富的声音?” 显然的,一粒稻米,职守耐心,终成满仓稻粮,耐心的人才听得到财富的声音。 世间无人知道的两个字 有施主看了戒嗔的文章说,想出家当和尚,其实很早就有人有这个想法了。淼镇上有户人家,家境富裕,一直想要个儿子,甚至不惜罚款超生,生了第三胎后,终于得了一个儿子,自然溺爱了些。儿子见到好吃好玩的,出手就要,所幸家中挺有钱的,几乎都可以办到。儿子有点任性,但也不是极坏的那种。 有一年夏天,那家人带着刚上三年级的小施主一起上天明寺游玩。他们在佛堂前求佛,父母求佛的内容几乎都和小施主有关,比如希望小施主的学业有成,身体安康等等。 小施主看到和他年纪差不多大的戒尘和戒痴在院子里跑来跑去,无人管束,也不用读书,忽然心生羡慕,对他父母说,想在天明寺里待上一段时间,他父母力劝无果,只能找师父们商量。师父们起先也不同意,捱不住小施主父母的苦求,便同意了,答应让小施主在寺里住上十天,但有个要求,既然在寺里就要守寺里的规则,小沙弥所要遵守的戒条,一条也不能犯。 小施主一心要住在寺里便满口答应了下来。他的父母还有些放心不下,便请求师父多多照顾小施主,下山后,又差人买了很多东西,送上山来,怕小施主有所需要。 智缘师父让送东西的把东西带回去,说小施主在寺里的十天将没有特殊化。 晚上时分,智缘师父领着小施主在禅房里一一向他讲述寺里的规矩。小施主在房间里好奇地东张西望,只是一个劲地点头,也不知道是否把这些话听在心里了。 智缘师父讲完,小施主正准备去我们的房间睡觉,智恒师父忽然对小施主说,寺里还有一个规矩,如果戒律满了十条,就要用寺里最严重的刑法来处罚。 戒嗔很奇怪,因为在寺里那么长时间了,也没有听过有什么严重的刑法是用来处罚僧人的。 小施主从第二天早晨就开始不习惯了,四点钟的时候戒尘和戒痴怕他受处罚硬把他从床上拉了起来。 他在上早课时,一下子倒在蒲团上打瞌睡,被智恒师父狠狠地打了几下板子。师父讲故事的时候让他倒茶,他又打破了香客的杯子。 渐渐小施主发现原来寺院的生活和想象中并不一样,不仅在生活上,小施主饮食也不习惯,因为我们一天只吃两顿素斋。 那天傍晚,智恒师父还赶走了小施主家里人派来的给他送零食的人。 晚上小施主在床上翻来覆去很久才睡着觉。连续几天,小施主的戒律一条条地犯着。 第四天的时候,戒傲忽然小声对戒嗔说,让我多看着点戒言。戒嗔疑惑地问他为什么,戒傲告诉我,小施主刚才在院子里一直看着戒言,边看边流口水。 第五天,小施主已经犯了八次戒律了,其它各式各样的小错误更是不断。他父母下午时候来看小施主,小施主扑在父母怀里痛哭,一定要跟他们下山,他母亲搂着小施主痛哭,父亲也在旁边不断地叹气。 小施主下山的时候,他父母叫他和我们道别,他也只是胆怯地向我们挥手,然后紧紧地抓着母亲的手,不愿意放开。 据说小施主以前在家里不听话的时候,他父母会说,再不听话让小拐子来把你拐走,但是效果也不是很好。不过现在只要说,再不听话就把你送上山去,小施主就乖乖听话了。 有次,戒嗔问智恒师父寺里最严重的刑法是什么?智恒师父笑着说,只是怕小施主一直待在寺里不走,所以吓吓他,实际上是多虑了。 有人只看到密林中翠竹清雅,却忽略了树叶下蛇吻浮现;有人只想到有林地间花瓣满地,却不知下面沼泽陷人;有人只听细雨潺潺,却不知惊雷闪现。 茅山半山腰有香火飘渺,但那不是你想象中的静土。属于你自己的生活一样也可以活得很精彩。 世间有两个字始终无人知道,那就是满足。 |
最新创建圈子
- 新闻EA运行效果图圈 2019-05-05
圈主:admin 帖子: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