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复星国际(00656)在香港召开了业绩发布会。该公司的执行董事们,如郭广昌、汪群斌、陈启宇、徐晓亮、王灿、康岚和龚平则一一到场,并就业绩、公司发展问题与投资们做了交流。
据智通财经APP了解,复星国际2018年中期,收入同比增长20.2%至435.12亿元人民币(单位下同);股东应占利润同比增长17%至68.58亿元;每股基本收益0.8元。
其中,健康、快乐及富足生态的利润分别增长31%,5%及17%。如按照原金融工具准则(香港会计准则第39号)模拟测算,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利润为82.9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1%。每股盈利0.8元,与去年同比增长约18%。这是该公司利润及每股盈利连续增长的第六个年头。
截至2018年6月30日,公司资产负债表持续健康及稳健,净债务比率为53.6%,整体融资成本为5.18%。2018年1月,穆迪调整公司的信用评级,自Ba3积极提升至Ba2稳定。管理层评估经调整后每股净资产为港30.78港元,较于2017年12月31日取得的经调整后每股净资产下降2.5港元。经调整后每股净资产波动的主要因素为二级市场在2018年上半年波动所致。截至2018年6月30日,公司每股账面价值为13.79港元,10年复合增长率达14.4%2。
以下是智通财经APP整理复星国际的业绩会实录:
问:郭总怎么看关于贸易摩擦和农业法案通过对复星全球化的影响,对复星海外投资并购又有什么影响?
郭广昌:首先我们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还是充满信心的,我们还有很大的潜力,中国经济的根本动力是来自于我们中国的老百姓,包括民营企业有强烈的改善自己生活的动力,并且愿意为了这种愿望作出不懈努力,他们更多的人都是愿意在别人休假的时候在努力的工作,中国的民营企业是这样一种愿望和动力最好的体现。所以我觉得这种动力还在,中国的经济还是充满潜力的。
第二点,我也相信中美之间领导人都是有足够的智慧在适当的时候能解决这些问题,尤其是我觉得我们对党和国家的领导人是充满信心的。我觉得中美之间的核心问题对我们来说还是解决好中国自己的问题,只要进一步改革和开放,中国的未来还是任何外部力量都阻挡不住中国继续发展这种向前的动力。
第二,复星继续看好中国的发展,同时我们也继续布局全球。除了继续在美国发展,我们也看到了在欧洲有更多的投资机会,同时我们也积极布局非洲、印度等等这些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对我们的产品、对我们的技术也是非常受欢迎的。所以我感觉在这样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环境当中,我前面也提到了对复星来说,我们看到更多的是机会,当然看到更多的是机会的时候,也意味着有挑战、有风险,但是因为有了前几年足够的思想准备,所以我们看到我们在这个时候可能会更勇敢一点,我们更多的看到了我们该怎么去做。我就做一个回应。谢谢!
问:请问管理层未来几年复星在独立分拆上市方面是否有一些明确的规划?在当前比较低迷的市场环境下,是否会继续执行分拆上市的策略?比如说旅文、宝宝树。
陈启宇:复星国际的业务还是从“健康、快乐、富足”这三个板块,经过20年发展,培育了非常多的优质企业,在各自行业都有自己的领先地位,而且在不断增加。现在大的资本市场环境,特别是香港市场,对于一些优质的健康快乐富足类企业,包括独角兽企业。因为有很多好的政策,香港市场这种活力也是在不断进化,最近对于科技股、生物医药股,一些新的代表未来的行业,香港资本市场非常开放。
从复星来讲,像旅文、宝宝树都已经走在道路上。未来从集团来讲,我们也是愿意让更多优秀的企业在全球市场能够分拆和上市,包括去年医药旗下也有一家医疗器械行业公司在香港分拆上市。我们希望更多的企业能够独立出来,对接资本市场,成为复星旗下在行业中间有行业地位、高速增长和全球产业整合能力的独角兽类型的高速增长的企业。
问:公司是否有兴趣拓展寿险业务?
康岚:保险和金融是复星的基础资产,实际上在保险板块里面我们也是遵循着三个方面,一是基础资产不断发展,第二,C2M核心资产在保险板块里面也是可以充分体现的。包括我们的健康险,围绕C端、围绕家庭打造产品以及独角兽,在保险科技领域中也是加大了保险科技的投资,也是寻求在金融科技、保险科技独角兽项目的发掘。刚才谈到寿险业务,其实只是我们整体保险板块一个方面。保险的产品应该说内容还是非常丰富的,而我们现有的保险公司,包括寿险、财产险、再保险、健康险,还有代理、经纪业务,我们都会全面的发展,来丰富我们产品的提供以及为整个复星集团这三大板块,刚才说的基础资产、核心资产、独角兽,对这三块的发展都作出我们的贡献。
问:豫园重组后的战略定位?
徐晓亮:我们上个月,7月12日中国证监会批文,所有资产交割结束了,应该说也是经过了一年多时间,豫园重大重组圆满划上句号。重组后的豫园股份战略还是非常清晰,围绕家庭创造更多快乐的产品和内容,目前主要是三个维度,一个是接下去打造更多的快乐时尚的产业地标。投入更多的快乐时尚产业,目前已经有类似于珠宝时尚产业集团、文化食品、食品饮料、文创等围绕伴随快乐产业集团的拓展。左手有场景,右手有产业的发展。还有一个很重要,聚焦家庭有效的线上线下流量家庭会员体系,也把这样一些会员有效汇聚到复星有叻平台,应该说重组完的豫园踏上了新的征程,相信也会作为复星在快乐板块的旗舰会发挥更大效应。谢谢!
问:公司多次提及净负债率60%是一个比较舒适的水平,这个数字的依据是什么?2018年上半年复星平均的负债利率从上年的4.72%上升到今年的5.18%,请问管理层未来怎么看资金成本?
王灿:前面跟大家分享提到,关于60%左右的净负债率怎么得出来,我跟大家沟通提到,第一,我们听取评级机构的建议。第二,我们考虑了公司业务发展规划。第三,我们也对标了全球优秀企业的情况。最终得出60%左右净负债率是比较舒服的,一方面很好支撑公司业务快速增长,同时又可以保持资产负债稳健可持续。
第二个问题,上半年带息负债成本提升46个基点,主要原因,一方面国内外市场利率都在显著上升。整体来看,复星国际带息负债利率水平低于市场平均,我们整个融资相对多元,一方面有银企双边,也有银团贷款,也有利用公开市场发行债券,包括我们对一些优质项目启动第三方股权私募融资夯实核心产业的净资本,另外我们也有自己第三方的基金。前面汪同学介绍过我们有复星创富、CMF、浙商成长等面对第三方LP基金,整体负债结构、负债融资手段还是相对多元和可持续的。
展望未来,一方面首先我们不能控制这个市场。但是我们可以在市场这个前提下更好管理好资产负债结构,包括负债成本。我对资金团队要求,我们一定要优于市场平均水平带息负债利率,另外对评级方面,我们基于目前情况,致力于在未来达到投资级水平。谢谢大家!
问:管理层对有叻跨界管理是否有信心?近期有叻有何进展?
陈启宇:有叻从去年作为复星整合C2M战略非常重要的环节推出来之后,每周、每月都在关注他的进展。今天有叻已经打通1.48亿用户,从人数角度来讲已经是到了一个数量级。但是我们下一步还是要更多的去激活,让这些用户活跃度要出来。
作为有叻来讲,第一步并不是说马上要做成一个完全独立的平台去运营。首先是通过有叻这样一个体系把每一个业务板块,原来没有养成互联网化、没有养成会员管理机制这样的业务激活,把它带动,推动到互联网模式下运行。
第二,我们发挥一个整合作用,让那些有用户、没有特别合适的或者没有丰富产品线去对接的企业把这些用户用起来,让那些有产品缺乏用户的企业把用户拓宽,通过这样方式激活企业在未来互联网环境下运营生态的进化,我们也通过一系列活动在推动,比如最近一次活动就是6.18大促,从去年双11到今年6.18,7个月多一点时间,我们已经把整合营销从1个多亿做到7、8个亿,下一个目标是今年双11,今年双11之后又是明年6.18,我们会通过活动不断推动整合和用户活跃度。
另外通过有叻我们也在推动两件事情,一是自身内部的科技进化,智能科技应用到产业中,应用的提升是很快。第二,基于有叻用户做一些新的M端的投资,能够找到非常适合有叻会员的新产品,带动生态系统进化迭代,希望下一步取得更好效果。
问:从半年报来看,复星上半年加大科创领域投入,请问复星在科创领域有何规划
汪群斌:我们的科创也一直说的很多,第一,我们从方向的角度刚才启宇同学讲了我们围绕C2M在M端创新产品,包括自带流量、低成本流量的一些创新模式,包括2link人工智能技术,尤其是人工智能技术怎么推动我们组织的进化,包括我们科创条线上也有一个很重要的组织保证,组织保证是多条线,一个是C2M条线,第二,科创条线。第三,智能科技条线,把传统的企业+智能科技条线。第二个,资金保证。前面也讲了我们科创投入今年上半年到了40亿,我们对外一直有一个目标,拿出利润总额的30%左右。第三,我们在科创投入秉承复星的风格,稳健积极。所以我们还是要聪明的投入,我们的投入还是要有非常高的成功率,比如像复星医药在研发上的投入,单克隆抗体平台的投入、技术的投入,我们在医药产品研发投入的成功率还是比较高,我们在一些模式上的投入也是会秉承这样的风格,如果投资的话,我们投资一些看得准、有更早期的项目。
所以对用科创投入,我们要持续坚持的,这也是我们要为我们家庭客户未来的愿景,就是刚才启宇讲的有叻的愿景是要为全球10亿家庭提供“健康、快乐、富足”的产品和服务,这个“健康、快乐、富足”的产品和服务我们还是要提供与众不同的,是提供创新的“健康、快乐、富足”的产品服务,所以我们一直有一个想法,梦想就是为世界提供更多的与众不同的创新的产品和服务,让中国和全球的家庭生活变得更加美好。谢谢大家!
问:复星在全球的投资逻辑是什么?在国内外资本市场低迷的现状下,复星全球投资的主要方向为那些?
龚平:刚才郭同学讲了一个观点,我们整个投资逻辑坚持两点:第一,坚持价值投资。我们在全球范围内围绕健康、快乐、富足三大生态系统,深耕产业运营,建设一个全新的生态系统。这是我们非常坚持的原则。
第二,我们还是坚持几个依托。1、依托本地化团队推动运营,利用他们对本地市场的理解进行投资布局。2、在全球范围内寻求不同市场宏观周期、不同市场行业周期、不同市场公司周期之间的轮动。像中国下半年市场还是比较趋紧的,别人萎缩的时候,我们会适当进取一些,同时在一些成长动力以及消失的国家更多是捕捉他们好的产品、服务和技术,和中国动力相嫁接的机会。还有一些地方具有非常大的人口基数,商业模式进化和中国还有很大差距的国家,比如说非洲,其他新兴市场,我们更多会采取和孵化手段奠定未来成长的基石,捕捉它的未来,希望它未来能成为下一个中国,包括印度,像这样的市场,我们会建设自己的生态系统,这是我们全球布局和坚持的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