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上海4月19日 - 国际清算银行(BIS)最新公布,3月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降1.45%至125.76,结束连三月上行,而1.45%的单月跌幅也创2016年6月以来最大,上月修正后为升4.06%。
数据并显示,3月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指数升0.11%至121.98,为连续第三个月上升,上月修正后为升2.76%。
国际清算银行在公布当期数据时,会对历史数据进行修正。
根据BIS公布的数据统计,今年实际有效汇率累计涨3.45%,名义有效汇率则累计涨3.54%;2017年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累计跌0.99%,名义有效汇率则累计跌0.64%,这也是2003年以来首次连两年下跌走势,2016年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累计下跌5.69%,名义有效汇率则累计下跌5.85%,均为七年来首次出现年度下跌,且跌幅创2003年以来最大。
实际有效汇率上升代表本国货币相对价值上升,下降表示本币贬值。名义有效汇率剔除通胀之后即为实际有效汇率,实际有效汇率更能反映一国货币的对外价值;名义汇率降幅小于实际汇率,表明当前中国的整体通胀水平要低于可比较的国家的通胀水平。
受春节因素消退、食品价格涨幅大幅放缓影响,中国3月CPI同比涨幅明显回落且远低于预期;PPI同比涨幅亦进一步收窄。在经济转型时期的“底部徘徊”阶段,需求偏弱状态下,未来物价缓慢回落是大趋势,CPI与PPI的剪刀差将逐步缩小。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的BIS权重的人民币汇率指数3月微升0.33%至99.31,上月为上升2.30%。
BIS的有效汇率指数是基于2011-2013年贸易数据权重,并以2010年为基期。在人民币指数的权重中,欧元、美元和日圆分列前三位。(完)
参看详情,请点选国际清算银行网站 http://www.bis.org/statistics/eer/index.htm
(发稿 张金栋
审校 杨淑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