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尔街见闻上周报道,北京时间本月6日晚11点14分,逾万份几乎同时交易的黄金期货合约砸垮金价,几秒内就从当日高位每盎司1247.90美元急跌30多美元,此后又重回1240美元上方,当日仍收涨0.42%。
这期间,金价暴跌触发熔断机制,纽约Comex市场为此暂停交易10秒。
也许有人会联想到中国新年的第一起“乌龙指”事件—上交所182天国债逆回购GC182昨天竟然亮出105%的收益率,平日里这款产品的收益率都未超过6%。
事后' target='_blank' >国泰君安声明,当天持续5分钟的“高利贷”是' target='_blank' >沈阳某客户错误录入委托价格所致。
不过,芝加哥研究机构Nanex发现,6日纽约市场黄金跳水的罪魁祸首并非昨天那样的乌龙指。
Nanex查出,确切地说,造成期金在十分之一秒内剧跌30美元的是338份合约。
Naex将波动极大的交易时间段分为9组,每一组的具体交易数量都不相同,分别为211、186、120、193、97、193、137、137、112和109笔。
而每组的交易规模恰好都是338份合约。Naex认为,乌龙指不会具备这种特点,能如此完美执行操作的应该是高频交易。
华尔街见闻在此分享以下分析图表剖析6日期金暴跌的全过程:
1、下图可见,连续下跌过程中共有9组独立的交易,每组的规模都恰好是338份合约。
下挫期间出现这种反弹意味着大跌并非源于市场的某一笔巨额交易单。

2、下图可以更清晰地看出造成大幅波动的每组交易规模均为338份合约,这期间间隔了一些较小组的交易。


4、下图将时间轴的单位细化为秒,让我们可以更清楚地观察上述2014年2月期金合约从10点14分01秒到35秒的成交价走势。




8、从这幅图开始,时间轴的单位进一步细化为十分之一秒,以下就是2014年2月期金合约的走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