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部分媒体报道称," 银监会提高五家大型商业" 银行最低资本充足率要求,中国银监会相关负责人4月26日表示,银监会对于五家大型商业银行最低资本充足率要求为11.5%,并无变化。实际上,从审慎监管的角度出发,今年年初,银监会“腕骨”(CARPALs)监管指标体系根据五家大型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分别提出了差异化的资本监管目标值和触发值,其中监管目标值均未低于11.5%的最低资本要求。
银行市场周刊 src="http://img.hexun.com/2011-05-20/129793707.jpg" width=104 height=90>" 银行周刊:刷卡费率酝酿下调 支付行业或迎寒冬 " 银行业2011年八大星闻 " 2012年新增信贷8万亿成业内共识 " 理财产品预期收益全线超5% " 银行卡刷卡费率酝酿下调 " 利率市场化或令银行少赚一半 " 退休阿姨托办信用卡 被骗47万 " 和讯网信用卡频道正式上线
银监会正在推行的“腕骨”监管指标体系是借鉴国际先进理念,吸收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最新成果,以新四大监管工具为基础,结合我国大型银行特点,在实践中摸索和总结出来的相对完善的监管指标体系。金融危机以来,各国监管当局对金融监管制度和监管工具进行了系统反思。为体现新形势下大型银行的改革发展和风险特征,提高大型银行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银监会于2010年初探索创立了“腕骨”(CARPALs)监管指标体系。
据有关专家介绍,“腕骨”监管指标体系中,既规定了法定值、触发值、目标值,又明确了监管调整值及其区间,把定量测量与定性分析、监管指标标准化与监管自由裁量权有效结合起来。从监管实践看,“腕骨”体系基本能适应大型银行监管需要。从2011年起银监会将在大型银行中,按照“一行一策”、“一年一定”的方式,应用于大型银行日常监管。据有关方面透露,各行的具体监管指标将从今年3月起,逐一厘定。目前,银监会正在进一步完善和丰富这个监管指标体系,使之更好地适应大型银行监管工作的实际需要。
银监会有关人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个体系中的指标都是动态的、有针对性的,也吸收了国际研究的前沿成果。比如动态的资本充足率、杠杆率、拨备率、流动性比率,这些前沿风控指标都已纳入进去,并试行一年了。尤其是资本要求,“腕骨”体系中就考虑了留成资本、反周期、系统稳定性等因素,还考虑了资本质量、附属资本比率和次级债互持等问题,将大型银行资本充足率的触发值定在11.5%,附属资本占比不超过25%。这些指标与巴塞尔委员会新出台的要求完全一致。他称,这些新工具已经在使用,而且大都可以达标,对我国银行尤其是大型银行应没有多大压力。试行一年来,对促进大型银行稳健经营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组成“腕骨”体系的动态风险监管指标中,资本充足性要求尤其被外界关注。“腕骨”体系的第一大类即资本充足性,包括资本充足率及杠杆率两大指标。在银监会的计算公式中,资本充足率目标值为最低资本要求8%、留存超额资本2.5%、反周期超额资本,暂取为0;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资本,暂取为1%,四者相加之和即11.5%,同时还有0.3%的上下浮动区间。
尽管银监会方面重申资本充足率不低于11.5%的要求,但是,对于资本充足率调整,市场总有各种传闻,而专家们对此也各有说法。据某国有银行高管透露,到去年底,五大行平均资本充足率从2003年末的2.11%提升到12.1%,“高的有超过12%的,低的也有低于11.5%的。”他认为,这要求商业银行加强资本补充约束机制建设,确保资本充足率持续达标。
兴业银行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从历史行为上,银监会曾把大型银行资本充足率从8.5%一再上调到现在的11.5%,再调也是有空间的。他指出,根据巴塞尔协议III,各国监管者有权提高资本充足率等指标,而考虑到反周期要求减少风险资产投放、对系统重要性机构监管从严等因素,提高资本充足率是可行的。鲁政委认为,与跨国经营的国际性大银行15%至20%的资本充足率相比,中国的银行资本充足率还是偏低的。
"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宗良则提出,各国银行的" 存款准备金率都没有中国高,一般都不超过10%,中国银行业的资本充足率应当保持较高的水平,而不是越高越好。他指出,巴塞尔协议III中的要求仅为8%。谈到继续上调资本充足率,他表示,将会使银行资金压力更大,缺口更多,但这些问题将在一两年后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