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回头看”活动(以下简称“回头看”)近一年之际,笔者坐下来回忆了行业在“回头看”前后展现出来的众生相,顿生怅惘。
怅惘何来?“回头看”活动伊始,行业内风声鹤唳,停业、跑路、抓人、转型等讯息就像冬日的阳光,刺得笔者张不开眼睛,也不愿意多看。不是说不敢正视,只是笔者认为,“回头看”开展以来,那些啃噬行业公信力的龌鼠(违法违规的交易场所),关门大吉甚好,抓进去吃几年牢饭,想必业内业外皆双手鼓掌支持。正义不会缺席,这是他们应得的,无需关注,正所谓“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在“五停止”(停止开新户、停止开新仓、停止上市新品种、停止增会员、停止业务宣传)背景下,行业内掀起了一轮“下线潮”,纷纷停止运营,拥护监管,保壳过关。处理客诉让大多数交易场所应接不暇,焦头烂额,不过这都是静悄悄进行的,就连之前多么风光的媒体报道等讯息也被删得精光。当然,也有不甘寂寞的,玩起了“商城模式”“零售模式”“网红直播”等新奇玩法,至于这些新玩法的本质,大家不言自明。笔者也了解到,' 老百姓(' 603883,' 股吧)早已看穿了这一切,警惕起来,这些转型的平台俨然举步维艰。
伴随着多个省份相继祭出的交易场所“黑名单”,行业气氛紧张到了极点,都在“咬耳根”式互探风声,不敢大声喧哗。那时的行业静得可怕,就像是进入了图书馆后,开启的静音模式,却又不知道看什么书,更是无心看书。
行情乐观情绪的转机应是6月30日,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日子。这一天,山东省金融办在其官网发布了一则“关于已经通过检查验收的交易场所名单”的通告,率先公布出了27家“白名单”。随后,多个省份相继祭出各自辖内的“白名单”。捷报频传,行业也活跃了起来,有的交易场所开始大张旗鼓干了起来,看来是真的“卧薪尝胆”了。这时,行业的聚光灯打到了这些上榜的“白名单”交易场所上。
大家都想知道,这些上榜“白名单”的交易场所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模式能不能学习复制。随后,笔者便“仔细打量”了几家“白名单”上的交易场所,却发现有的依旧走的是老路,玩着“老把戏”,只不过加了个商品环节,艺术化了一下,俨然就成了促进商品流通的“好孩子”。
另有一类,你不让我玩,我让别人玩,做起了外包。那些承包的操盘团队也是赚快钱心态,这家平台不行了,我换家继续承包,现在的“白名单”交易场所这么多,一个平台干个一年,甚至几个月就可以赚个盆满钵满了。听到这么儿戏的话,笔者咬得牙根疼。
除此之外,还有的平台,确实是走了货,还给国家交了税,你说这还不是服务实体经济吗?可这些平台却是把招募会员的“入场费”通过眼花缭乱的“走账”转换成为“贸易收入”,为的是“未雨绸缪”应对司法机关。如此这般,你说,这模式真的是在服务实体吗?
那么,清整活动进行过多次了,也有些年头了,为啥就会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个行业提心吊胆过日子何时是个头?之所以这样,是什么原因呢?利益驱使?背景深厚?在理想面前,恐怕这些问号都会显得不堪一击。试问,还记得交易场所插上金融翅膀的初心吗?在夺取国际' 大宗商品定价权的最好时刻,非要为了图一时之快,去背负上历史罪人的骂名吗?
一片黯淡之中,应该向着明亮那方。行业中确实有一些踏踏实实做事的优秀平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让人心生敬意。但也为刚起步的平台惋惜,因为清整活动而暂停金融工具的使用,暂时封冻了金融属性。有力使不出来的感觉,想必大家都懂。
未来,应还有更多的“白名单”交易场所被公布。之所以被业界称为“白名单”,笔者认为:“应是一张白纸,重新开始,续写蓝图。”在此,望与同业人士一起,一起学习、交流,为实现大宗梦,共努力。
(责任编辑: HN666)和讯网今天刊登了《(期货日报)大宗时评:部分“白名单”依然难“清白”》一文,关于此事的更多报道,请在和讯财经客户端上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