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币投机需求弱化
本报记者 宋璇发自上海
“扩大人民币' 汇率波动范围有助于调整贸易结算中的支付流动重新平衡,从而促使人民币投机性需求向实际需求转化,为人民币国际化奠定良好的基础。”昨日,ING银行首席亚洲经济师提姆·康顿在上海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回顾过去几年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提姆·康顿认为,货币投机推动了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最初阶段的快速发展,具体表现为当人民币升值预期加剧并扩大离岸市场溢价的时候,进口商使用人民币贸易结算的比例大幅增加。
然而,人民币升值预期导致投机需求上升,并不是人民币国际化良性发展的基础,之后在岸和离岸市场的差价缩窄,以及香港人民币存款的稳步缩减,才是正面的信号。
“人民币国际化应由真实的需求推动。市场愿意持有人民币的原因应该是认为人民币有价值且有投资用途,而不只是升值前景。”提姆·康顿说。
在提姆·康顿看来,接下来,人民币国际化的重点在于中国政府有选择性地逐步放开资本账户项目管制,如进一步扩大QFII额度,让更多国外机构和投资者参与到国内债券市场,以及国内个人换汇额度上限提高等。
中国今年将成亚洲最大PE市场
本报记者 ' target='_blank' >张颖发自上海
昨日,贝恩公司全球合伙人、大中华区'私募股权业务主席白伟历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独家专访时指出,“2012年,中国将成为亚洲最大的私募股权市场。”
当天,贝恩公司全球首发的《2012年中国私募股权市场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指出,国内基金交易数量首次领先;以中国为投资重心的基金募资金额持续增长,人民币基金占去年中国基金融资总额的2/3。
《报告》发现,尽管面临种种不确定因素,中国的私募股权市场仍然呈现激增态势。目前,各类私募股权基金已部分完成和正在募集的筹款金额总计约达820亿' 美元。“中国私募股权行业的竞争将愈演愈烈。”白伟历分析称,“我们预计2012年以中国为投资重心的基金公司将不断崛起,主要为更多更大规模的交易提供成长型资本。成长型资本在中国的交易中仍占较大比重,同时基石投资和上市后定向融资正在成为新兴的投资途径。”
欧洲、拉美及非洲成中国投资“新宠”
本报记者 张颖发自上海
4月18日,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EIU) 主办的2012中国对外投资峰会发布报告显示,中国在欧洲、拉美及非洲地区的投资前景被普遍看好。
“全球对外投资放缓为中国加强对外投资建设提供了更多机遇。”EIU首席经济学家兼编辑主管Robin Bew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在西方国家削减对非洲资金援助的背景下,中国应该抓住机会,在医疗、教育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扩大自己在非洲地区的影响力。EIU全球预测中国区主管许思涛进一步强调,中国企业尤其是中国民营企业准确进行自我定位非常重要。
面对世界投资热门地区不同的文化特征与政策导向,光明食品集团副总裁' target='_blank' >葛俊杰认为,当前,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关键是“请进来”,包括先进的管理经验、技术、人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