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讯
近年来,山西长治银监分局通过组织全市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高管人员赴浙江、' target='_blank' >吉林等地学习考察,印发全市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建立台账督查通报等方式,着力推动全辖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转型发展。
一是不断巩固“三农”市场定位,精耕深耕县域农村市场。至6月末,全市农户建档53.64万户,占比80%,较年初提高两个百分点,商户建档1.36万 户,占比52 %,较年初提高5个百分点。如:壶关农商行(筹)通过开展“四扫”工程对辖内所有商户进行建档、评级、授信,对需资金支持的商户从申请到发放不超过3天,深受资金需求“短、小、频、急”的商户欢迎,1至6月,已累计发放贷款7502笔,金额79857万元,平均每笔10.64万元。郊区联社探索新的支农服务平台,研发“易淘网”,新增客户500多户。
二是不断加快改制步伐,推动农合机构体制机制转型。目前,长治辖区已开业农商' 银行5家,平顺、壶关联社改制农商银行已报' target='_blank' >银监会等待批筹。改制后的农商行积极拓展社区金融服务产品,加大对小微支持力度。如长治黎都农商银行着眼支农支小,累放“黎都快贷”小微企业贷款16亿元。
三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调整信贷结构。各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均按照10万元以下贷款最低限和500万元以上贷款最高限的要求,制定了分阶段逐步调整信贷结构的规划,呈现出小额贷款份额逐步递增,大额贷款分步下降的态势。至6月末,全市农村中小金融机构10万元以下贷款较年初增加 21245户、金额112085万元;500万元以上贷款减少97 笔,金额62802万元。
四是以金融创新为导向,推动服务转型。一是服务模式取得突破。利用地缘、人缘、亲缘优势,通过延长服务时间、扫街式营销等形式,为广大客户提供贴心服务。二是产品研发取得进步。自行研发符合长治本土的金融产品由去年底的109个迅速增加到 134个。三是机构供给收到效果。新设物理网点5 个,ATM24个,POS机943台,助农取款点213个。机构网点进一步向社区、向农村薄弱区域、向金融服务空白点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