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市场普遍认为' 美联储退出QE预期将助推' 美元上涨,但是今天美元走跌却提醒我们,QE退出对' 美国经济产生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如果未来美联储退出QE不当,对美国经济产生阻碍,支撑美元上涨的最根本因素经济基本面利空,美元的长期趋势料将仍将走低。
周三(5月29日)美元指数显著下跌,因美国国债收益率从13个月高位小幅回落。一些市场投资者认为美元近期的反弹上攻' 行情或已经终结。
隔夜美国国债收益率从13个月高位小幅回落,因市场投资者需要进一步观察美国经济是否获得足够动力令美联储削减QE规模。
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OECD)周三(5月29日)表示,未来数月美国经济的表现可能超过其他发达国家,但是该国的国债市场可能因美联储退出QE预期而对全球经济前景产生威胁。
由于市场推测美联储可能在未来的联储货币政策会议上宣布削减购债规模,美国国债收益率过去一个月一直上涨,周二美债基准收益率上涨至逾一年来新高,30年期收益率攀升至3.331%。
今日美联储罗森格伦也的表态也反应出了他对美联储退出QE风险的担忧。
波士顿美联储主席罗森格伦(Eric Rosengren)周三(5月29日)表示,“突然停止购债并不合适,所以我们认为,应当根据未来几个月就业市场和经济增长是否有进一步改善,再来确定是否逐步减缓购债的步伐。”
QE退出美国金融市场首当其冲美国经济第一季度实现2.5%的增长,股市屡创新高,房地产市场重拾动力,但这并不意味着美国经济即将“大爆发”,相反它今后一段时间仍将保持较为温和的增长。这主要是因为美国政府的增税和财政约束措施将逐步发挥影响。
美联储量化宽松最主要的效果体现在股市,过去4年股市市值和美联储资产负债表扩大呈现正相关。当然,这种强关联性或许不会始终持续,而且宽松货币政策对于经济增长的实际效果仍有争议,但是美联储释放的政策信号以及股市重返繁荣毕竟对经济和消费构成了正向刺激。
虽然近来包括主席' target='_blank' >伯南克在内的多名美联储高官均谈到退出量化宽松的问题,但是在看到美国经济稳健复苏、就业市场显著繁荣之前,美联储不会选择缩减现有购债规模。
之所以现在出现如此多的关于退出问题的讨论,部分原因在于一些美联储委员对于美国下半年的经济预期过于乐观。他们认为下半年会迎来3%的增长,但事实上美国过去几个季度都没有达到这个速度。
与此同时,由于涉及因素复杂,美联储迄今对如何和何时结束量化宽松无法形成具体的指导方针,这都会增加人们的不确定感,致使市场反复波动。
退出QE或抑制美国房市复苏步伐我们知道支持此次美国经济复苏的最主要动力可以说就是美国房产市场的复苏,虽然美国经济指标表现好坏参半,但是今年开始美国的各项房市' 数据一直以来表现良好,但是随着经济的不断转好,令市场对美联储退出QE的预期上升,宽松收紧的预期令美国抵押贷款的利率开始上升且抵押贷款申请活动的数量开始下滑,支撑此次美国房市复苏最重要的低利率环境开始发生变化,这令人不得不对美国经济未来复苏是否可以持续产生了疑问。
美国抵押贷款银行协会(MBA)周三(5月29日)公布的行业报告显示,美联储(Fed)可能会开始缩减刺激措施的疑虑,导致上周(5月24日当周)美国抵押贷款利率升至一年来最高水平。
数据显示,美国5月24日当周30年期固定抵押贷款利率上升12个基点至3.90%,这是去年5月以来的最高水平,也是14个月来的最大上涨幅度。
利率上升,打击5月24日当周抵押贷款申请活动指数下挫8.8%至721.4,再融资申请指数下挫12.3%至3723.3。这是再融资申请指数今年以来最大跌幅,因再融资需求降至12月以来最低水平。
再融资占抵押贷款总申请量的比重从前一周的74%下降至71%。
但抵押贷款购买指数上升2.6%至210.6,显示有意购房者可能急于锁定相对仍低的利率水平。
MBA的研究及经济副总裁Mike Fratantoni称:“因为经济数据增强,及美联储可能很快开始缩减资产购买力度的几率上升,利率因而走高。”
退出QE令美联储自身也举步维艰一些人将当前的状况与网络科技泡沫后美国长期维持低利率时相提并论。鲁比尼称,2001年至2004年,美联储同样长期维持低利率,而其后退出步伐的缓慢,直接导致了2007年信贷、股市和房地产泡沫的破裂。相应的,这一轮超级宽松也可能带来类似风险。
从美联储自身看,长期量化宽松政策加剧了美联储资产负债表的风险。金融危机以来,美联储资产负债表从危机之前的不到9000亿美元飙升至目前的3.3万亿美元,增长了两倍多,如果美联储在今年剩下的三个季度内继续推行QE3,其规模可能会超过4万亿美元。
美联储资产负债表的高速膨胀意味着美联储可能每年需要给银行的准备金支付500-750亿美元利息。现在准备金规模已经超过了1.6万亿美元。如果美联储保持现在的购买资产速度,那么准备金规模将在一年以后再增加1万亿美元。
此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专门针对美欧日的非常规货币政策发布的一份综合性报告指出,尽管这类举措的利可能大于弊,但在' target='_blank' >央行开始退出超宽松货币政策时,难免“跌跌撞撞”,换句话说,“无痛退出”几乎是不可能的。
该研究报告指出,“各国央行在开始撤回非常规流动性时,可能会面临严重损失。如果各国央行需要为超额准备支付利息,且利息金额高过央行持有资产的获利,则损失会更大。”央行可能需要支付利息来吸收过剩的资金,避免这些资金涌入信贷市场,造成通胀压力。
最糟的情况下,IMF预计,美联储退出所遭受的损失可能超过GDP的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