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次贷危机或许可以部分冲销我国CPI高企的压力,但管理层接下来的顾虑可能将由抑制通胀转化为缓解通缩的压力。受困于美国经济衰退,我国经济增长三架马车的重要支柱——出口,将有可能失去其快速增长中最有力的引擎
普遍预期的上周末加息并没有如期而至,银行行长周小川日前表示,对目前的利率水平感到满意,但央行将继续通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来回收流动性,作出这一决定的背景是:国际市场上存在过多的流动性,中国外汇储备增加速度过快。
事实上,美国经济下滑及全球经济疲软阴影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正在逐步取代高位运行的CPI数据,成为人们最关注的话题。
出口企业感受凉意
徐强的厂房里一片忙碌。
但这间位于浙江省东阳市市区的工厂,相比往年此时还是显得略微冷清一些,这家从事木质玩具及宠物制品的企业,从事出口贸易近20年,从小作坊做到东阳经济前50强,在当地颇具实力。
“美国经济不景气对我们有影响,但现在影响还不大。”徐强在电话那端显得颇为自信:“我们的客户都是这么多年积累下来的,不会轻易跑掉。”不过,为了维护这些客户,在人民币汇率上升接近8%的同时,徐从没有涨过价。
尽管徐所处的这个行业并没有遭遇出口退税下调的威胁,但在国家“减顺差”政策影响之下, “退税难”也成了个大问题:“今年会计老跟我说退税的手续很难办,就算好不容易批下来了,也要扣一段日子才发下来。”而这种现象在前几年并不多见。
正是针对进出口贸易的多重压力,让我们看到,在不断创出新高的中国单月贸易顺差的数字背后早已暗流汹涌:自今年初以来,中国对美出口增速已明显放缓,今年第一季度,中国对美出口同比增幅达20.4%,第二季度下降到15.6%。自次级抵押贷款危机爆发以来,第三季度中国对美出口同比增幅已下滑至12.4%。
在国人普遍认为“次级债危机对中国影响不大”的乐观情绪中,商务部政研室发布名为《世界经济下行风险》报告,称美国经济衰退可能让全球经济放缓,而中国则将首当其冲。上述报告是中国政府首次就全球信贷危机发表公开评论,报告同时提示:亚洲增长与美国经济“脱节”的观点已经过时。
商务部中国对外经贸研究部(以下简称中贸研究部)主任刘雪芹告诉《财经时报》:近期对国内的调研显示,在大宗商品市场,金属及木材的出口受美次级债影响较明显,而在议价能力较弱的小商品市场,企业主要灵活改变产品结构,否则将面临被市场淘汰的风险。
中贸研究部预测2008年中国进出口增速为15%,远低于2007年的22.1%(2007年和2008年数据均为预测值),相较于2003年的37.1%更是不足一半。受访专家都表示目前还没有具体数据解读增速放缓将对股市及中国经济产生何种影响。
在整个采访过程中,《世界经济下行风险》报告的撰写人盛宝冨及中贸研究部主任刘雪芹都认为,近期媒体将该报告解读为“我国出口面临急速下降风险”是对报告的误读,“事实上,此文举出的数据仅仅是对美国出口增长幅度降低,绝对规模还是增长的。”增长幅度降低“与”减少“是两个概念。”
1'>2'>3'>4'>下一页
(责任编辑:汪洋)
(责任编辑:汪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