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官方11月22日公布的数据,10月份香港通胀率达到3.2%,比上一个月增长了一倍,达到9年来之新高。这个数字表明香港经济正在发生怎样的变化?这样的变动是如何发生的,又将对中国和香港的经济产生怎样的影响?瑞信亚洲首席经济学家陶冬对FT中文网分析表示──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这个数据受到个别非经济性因素影响。如果加上被减免掉的差饷费*——大概相当于1.2个百分点的CPI,香港今年第三季度的通胀率实际已经接近3%。所以,并不能简单认为香港通胀率在一个月内翻了一番。
通胀问题是香港已经出现的情况,不是10月份新暴露的问题。我认为,香港通胀压力进一步升温不可避免。
香港的通货膨胀压力确实在上升。由外到内,主要有三个原因。从全球性因素来看,粮食价格在涨,食品价格在涨,能源价格也在涨,这是作为弹丸之地的香港没有办法控制的。而美元在贬值,对香港属于进口的通胀。同时,工资在涨,(房)租金在涨,则是香港内部的通胀因素。
从内地影响来看,香港通胀里面最大的一块压力来自食品,而80%的香港食品由内地供应。所以,内地的肉食和粮食涨价直接影响到香港的食品价格。事实上,几乎每个星期都可以看到食品通胀在香港得到体现。
其次,香港的通胀压力与其实行的联系汇率制度**有直接关系。与美元挂钩,致使香港没有办法通过自己的货币政策来调节通胀压力,这就是所谓的“dollar dilemma”——“美元两难”。这个问题并非香港独有,在很多和美元挂钩的国家也存在:本土经济相当强劲,但由于美国经济疲弱,其货币趋弱,其货币政策趋向宽松。由于这个原因,一些国家已经对美元脱钩,比如科威特几个月前已经与美元脱钩。很快一批海湾国家就可能面临和香港完全一样的问题,如阿联酋和卡塔尔。它们也可能在汇率政策上做出一定的调整,来解决“美元两难”问题。
1'>2'>下一页
(责任编辑:汪洋)
(责任编辑:汪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