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最新" 数据显示,2013年12月中国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13.6%,增幅比11月低0.6%,比2012年同期低0.2%。该数据说明,中国" 央行货币供应的增速明显超过通胀调整后约7.6%的GDP增长。
据《华尔街见闻报道》称,中国“印钱”速度远超过" 耶伦和" 伯南克,遑论" 德拉吉和" 黑田东彦,中国央行货币供应增长速度之迅猛无人能及。
中国的货币供应继续飞速增长。自2006年底至今,中国的货币供应翻了三倍。但从2006年至去年11月," 美国的货币供应只增加了55%。货币潮水般地涌入,推动了经济走向新高,但同时也将资产价格推至高点。房价不断飙升,让中国的普通" 大众寒心退场,人们对泡沫的恐惧也不断增加。
中国和其他主要西方国家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美联储、" 欧洲央行和" 日本央行正试图预防通缩,将经济从金融危机中解救出来。他们无须担心通胀风险。但中国的货币政策刺激机制与联储的QE有很大不同。
美联储是通过购买国债和按揭债券来印钱。中国则很大程度上通过发行货币来购买大量涌入的" 美元,以保证" 人民币兑美元的过度升值,维护中国的进出口优势。而且,影子银行规模的迅速膨胀也大量增加了中国的货币供应,增加了银行系统的风险。
在2009年时,中国为了抵消金融危机的冲击大量印钱,M2增长几乎接近30%。在那之后,中国降低了货币供应速度,但仍远高于GDP增长。这说明央行并没有在控制信贷上做太多努力。问题是,中国是否能够进一步降低货币供应增速。现在仅仅是供应温和减缓就导致了两次银行间利率飙升。
据纽约时报,瑞穗证券驻香港经济学家沈剑光表示:“中国央行的处境十分艰难。央行希望收紧信贷,但整个系统并不习惯,后者已经适应了大笔印钱的日子。”
【独家稿件声明】凡注明“和讯”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未经和讯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010-85650688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并添加源链接,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