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环球外汇4月15日讯中国' target='_blank' >央行周二(4月15日)公布' 数据显示,3月新增' 人民币贷款1.05万亿元,高于外媒调查中值的1万亿元;3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12.1%,低于外媒查预期中值13.0%。
数据并显示,3月末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3.9%,与13.9%的调查中值一致。3月末外汇储备余额为3.95万亿' 美元,高于调查预期中值为3.922万亿美元。此外,2014年3月社会融资规模为2.07万亿元人民币,比上月多1.13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4,794亿元。

3月份的M2增速要略低于年初设定的目标,也低于前两个月的M2增速。由于前两个月的M2增速稍高,因此3月份的M2增速下滑有主动调控的结果;同时,也有存款贷款变化和打击影子银行等多重因素的影响。3月M2增速回落,可能会给二、三季度的经济带来部分压力,但是央行不会改变货币政策的主基调,继续保持中性偏紧,也不会有大规模的总量刺激出台。一季度的人民币贷款增长稳定,说明需求基本稳定。
3月份M2增速为12.1%较上月下降,整体来看数据对市场影响应该偏中性。经济的活跃程度有所回落,但社会融资和新增人民币贷款环比在改善;从结构来看,尤其是企业贷款,中长期仍然为主,但短期的占比在上升,这是一个不确定因素;分项数据来看,委托贷款同比多增,而' 信托贷款和银行承兑汇票同比均少增,说明社会融资经过前期调整后,信托贷款和票据等泡沫已经挤压掉了,社会融资的改善主要还是贷款途径的支撑。
政策面而言,今日央行公开市场正回购放量,可能资金利率太低了,央行有点想干预,但大的人民币还是贬值的趋势下,公开市场操作应该仅是结构的调整,不会影响大的走势,降息降准的动力不足,估计二季度如果数据不太好,会通过财政政策和一些政府项目托底,这些政策效果还要再等下个季度去观察,货币政策不可能马上就动。
货币增速大幅下行表明经济偏冷而社会融资需求趋弱,未来经济增速仍有下行压力。在流动性并不紧张的情况下,央行仍较可能维持中性,财政主导的微刺激仍是现阶段主要的调控手段;由于融资需求的好转仍需一定时间,预计二季度货币和社融增速可能维持目前较低的增速。
对于债市而言,数据反映出经济偏弱,而融资需求较弱的情况下,资金面仍可保持宽松局面,因此数据短期对债市偏利好;但后续财政稳增长的力度可能继续加大,融资回升也很可能先于货币政策微调,流动性仍有转紧的可能,债券收益率暂时仍没有趋势性下行的动力。
新增信贷不算低,过一万亿了,社会融资规模2.07万亿,信贷占比一半左右,3月发债规模比较大。一方面融资需求还在,然后银行放贷以及通过表外融资的动力也在,说明银行的风险偏好没有实质性的下降,在这种情况下,明显的放松政策,比如说降准降息,都不太可能。M2增速蛮低的,降幅有点大,走势还需要观察,但至少说明央行维持现行的政策力度是可以接受的。
3月融资2.08万亿,同减4735亿,源于信托、票据和债券融资减少;新增信贷1.046万亿,同比稳定;3月M15.4%,M2回落至12.1%,偏离13%过多,货币放松概率上升。信托监管加强,表外继续收缩,融资续降,经济下行蕴育风险。
新增信贷基本在市场预测范围内。M1回落地快,M2也大幅低于预期。原因有三:一是非标业务受到影响,3月' target='_blank' >银监会检查银行的同业业务,信托贷款落得厉害;二是存款增量减少;三是人民币贬值预期的影响。从这个角度看,实体经济的资本面偏紧。预计这种情况会持续到二季度末,只有实体经济出现非常大的下滑,央行政策略有放松后,才可能有所改善。
与之相对应的是,货币市场利率相交去年则处在较低水平。大家不再敢把大量资金投向房地产和地方政府相关项目,市场大势未明确之前,资金都滞留在货币市场;一季度前半段资金流入也比较多,央行也通过公开市场引导了资金利率,都导致了货币市场的宽松。利率市场化后,一季度存款继续搬家,到' 互联网金融之类的地方。现在的风险在于如何解决实体经济的资金来源问题,避免系统性违约事件的发生。
总的来看,信贷数据不错,一季度新增已经超过3万亿。监管层对影子银行加强了监管,信贷在社会融资中的作用会更巩固。
3月M2低于年初设定目标,不排除外汇占款不好的影响,可能还与同业业务的大举压缩有关。
目前市场对中国一季度DGP的预期多在7.5%以下,3月出口情况也很差,焦点在于政策怎样应对,力度和效果如何。从最近官方传达的信息来看,稳增长政策更倾向于多元化,而不仅仅局限于货币政策。因此货币政策预计会继续以静制动。在加强保障房以及铁路等方面投资同时,信贷会提供一个融资方面的保障。但降准、降息之类的大动作出台的可能性不大,即使是未来流动性转紧,也可能通过公开市场逆回购予以补充。
M2增速比较正常,虽然数值上比较低,但这是去年基数较大的原因;新增贷款小幅超预期,这说明了在当前银行与实体经济的结构格局下,即使经济下行,贷款仍然无法减小。
社会融资总量的超预期正好来自于贷款和委托贷款的贡献,即使在一季度社会融资总量同比下降5,612亿的情况下,贷款和委托贷款仍然同比增加了4,510亿元,可见在当前的背景下,贷款是企业唯一倚重的对象。但这与管理层上所主导的降低融资成本、提高直接融资比例的初衷相背,我们认为,未来会在这两方面有一些改革和操作。
M2总量还可以,符合外界预期。预计今年的货币供应会呈现前高后低的态势。央行在市场上的货币投放可能稍微宽松,但是受到人民币贬值后外汇占款下降的影响,货币环境将总体偏紧。人民币贷款增速比较稳定,说明部分需求稳定,也部分由于监管层对表外业务的打压致使业务回表,丰富了贷款供给。但难以表现总体需求稳定。M2从去年1-2季度的顶部呈现趋势性下降,再加上外汇占款的回落,未来的M2供应宽松的可能性不大。至于央行的微刺激政策也只是结构性的提振,不会放松M2刺激经济。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 张永军
从货币数据看3月M2增幅明显偏低,一方面与央行收紧信贷闸门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实体经济经营活动不是太活跃有关,结合已经公布的贸易数据,PPI等,显示实体经济面临的形势可能比预期更严重。
从政策取向看,中国一直在财政政策运用方面有所动作,包括营改增,提高小微企业应税所得额等等,而货币政策一直按兵不动,结合一季度的经济形势看,建议货币政策适当松一松,如果担心资金流入房地产领域,可以采取定向宽松的方式,毕竟央行的调控手段越来越多样化。
安信证券宏观研究员 尤宏业
数据基本符合预期。整个流动性还是相对乐观,流动性宽松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衰退性宽松,因为融资需求、市场利率等等都在往下走。从总量数据上看相对偏中性。鉴于二季度整个经济继续恶化的概率偏大,预计流动性依然相对宽松。
从3月数据情况来看,信贷量不算少。货币总量M2的下降,可能是银行信贷外的渠道,比如说影子银行的规模出现了大幅的减少。目前中国经济还是一个下行的趋势,而且货币供应量收缩的影响会有时滞,未来一两个月经济也不会太理想。现在的货币政策已经说不上算紧,因此觉得不会贸然放松,目前来说降准等措施出台的可能性或必要性不大。可以从促进投资等财政政策方面入手,支持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