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访中国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
对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的判断,有必要从原来的8%—9%,提升到现阶段的10%—11%
财政政策在配合货币政策“从紧”调控总量,即进行“需求管理”的同时应更多“稳健”地着力调整优化结构
未来应使赤字和长期建设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日前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目前在实行货币
无需财政、货币政策“双紧”
记者:我国经济已保持连续五年10%以上的高增长,您如何看待当前宏观经济运行的特点?
贾康:现在国民经济运行中并没有出现煤电运等方面明显的瓶颈制约。2007年消费品物价指数(CPI)有所上升,主要是由于阶段性的食品价格因素导致,而同时更有先行指标意义的生产资料物价指数(PPI)在前两年一度升高后又下降到2%—4%的区间,近年尾时虽又有些抬头,但是否会转为强劲涨势还待观察。可以说,当前经济状况称得上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好的时期。
目前综合多种因素来看,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的判断,有必要从原来的8%—9%,提升到现阶段的10%—11%。我认为,这种“潜在增长率”实即“不出多大问题的增长率”,在经济发展的各个时期绝不是一成不变的。在经济周期的每一个繁荣阶段尽可能平稳地拉长高速增长期间,而在每一个相对低迷阶段尽可能将其缩短,并积极注入增长方式转变因素,是宏观调控中最值得争取的状态和现在“三步走”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基本要领。
我认为,财政政策在配合货币政策“从紧”调控总量,即进行“需求管理”的同时应更多“稳健”地着力调整优化结构,即进行“供给管理”。目前尚无必要启动那种财政、货币政策“双紧”的应对全面过热的措施。
1'>2'>3'>下一页 (责任编辑:孙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