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价格内外有别
2008年开市第一天,最引人注目的商品新闻,莫过于纽约2月份轻质" 原油期货价格冲上100美元/桶,当这个被无数位大腕指点过的价位真的被超越时,真可谓几家欢喜万家愁。而对预期敏感的国外商品" 期货市场来说,则以全部大幅上涨回应了这一刺激性的消息。截至2008年1月14日,最有代表性的美国商品价格指数CRB以最高498.43点创下近几十年的新高,支撑这一指数上涨的除了原油价格外,还有主要谷物类农产品、金属、能源和部分软商品价格的高涨,其中" 大豆、" 玉米、" 小麦等已创历史新高了。分析这一轮商品牛市的文章汗牛充栋,笔者不再赘述。但我们如何利用这轮牛市继续在市场上获利,则是可以探讨的有趣话题。
细心的读者可能会发现一个现象,就是虽然国外的商品价格新高破了又破,但中国的商品价格在大部分趋涨中,又有一些滞涨甚至下跌的情况,分清发生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对接下来的期货及" 股票 投资,均会大有裨益。
油价:在怪异博弈中逐级抬高
相对于国外的高价原油而言,中国的成品油价格显然是偏低的,大家都很清楚,这与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有关,发改委代表政府在行使这个定价权,于是形成了一个"政府-" 石油垄断企业-市场"三者之间较为怪异的博弈关系。全年一半需求靠进口维持的原油市场,主要由中央财政来贴补,这在近几年财政收入迅猛增加的情况下是可以达成部分平衡的,但是垄断企业的利益冲动和政策影响能力同样不能低估,所以国内油价逐渐抬高没有任何疑问,相关能源企业的股价上涨也是可以预期的。
农产品:政府调控价格意图明显
同样对于目前国内不受政策严控的商品来说,国内产量能否完全满足市场需求就成为判断价格是否具有持续上涨能力的关键所在。中国的小麦和玉米产量庞大,能完全自给自足,每年还有约200万吨的出口。大豆就不一样了,由于近几年需求增长过快,近2/3的供给需要从美国、巴西和阿根廷进口,所以国内大豆价格一再跟随美国大豆上涨,而小麦和玉米价格相对平静。另外从国家政策调控来观察,先于2007年12月20日取消了大豆、玉米、小麦出口退税,接着又于12月30日增加了对上述农产品征收5%~25%不等的出口暂定关税,力图调控农产品价格的意图非常明显。但是如果美国大豆继续上涨,国内大豆价格也将维持高位,但如果国内小麦和玉米在目前基础上再上一层的话,可能会导致进一步的压价政策出台。
布什去年底签署了美国参众两院都已经通过的新能源法案后,对玉米需求(制造乙醇)增加的预期已大大增强,该法案要求到2022年时乙醇产量要达到360亿加仑。对北半球春节后2008/2009年度的种植选择来看,大豆无疑是首选,由于大豆与玉米属于轮种土地,所以很大可能是大豆面积扩播而玉米缩减,这会进一步抬高国外玉米价格。从全球谷物需求的绝对值来看,最新报告为20亿9千7百万吨,比20年前增加了近2亿吨,而通过扩大播种面积和提高单产,谷物的持续增产弥补了这2亿吨的需求,库存消费比目前仍然维持在15%左右,短时间出现全球大面积饥荒的可能性并不大。
农业股、资源股:"恶花"中的善果
如果说"9·11"改写了新世纪的政治版图,那么美国新能源法案或许将给全球带来更大的经济冲击,改写新世纪的经济版图。自从前苏联解体、美国独大以来,美式资本主义模版顺理成章地成了地球人追求的主流"整容范本",无穷无尽的财富梦想让更多的普通人加入对物质的占有,多数人努力的结果必然会导致对自然的更多索求,而为了平衡索求或是让少部分人充分享受到这种索求,就只能以价格的上涨来取得新的平衡。
即使没有面对面的战争,实际上的经济损害不可避免地会到来。试想美国新能源法实施后最有可能的结局是什么?美国政府把大量金钱补贴到像玉米这样的农产品上面来制约对原油的需求,从而抬高整个谷物的价格,这会让那些本来就缺少粮食的国家雪上加霜。
如果这种国内外商品价差继续在目前的政策环境下持续半年到一年,再度爆发如2004年广东出现的油荒则不足为奇。整个沿海省份的走私市场会异常发达,只不过这次不是从国外向国内运送,而是正相反,平时不让人待见的老玉米、老麦子运出国后将变得炙手可热。
《红周刊》荣誉顾问、投资大师罗杰斯在《火热的商品》里分析了一大堆数据但没有说透的一个观点应是:美国的强势地位和消费文化就像是给全人类打开了"潘多拉盒子"。对经济增长的过度追求,必然会导致商品价格的突飞猛进,先是工业品,再是农产品,随后两者互为因果关系不断攀升导致经济崩溃,但最后一定会出现非常戏剧性的政治事件来结束这一轮人类实践。
从这个角度理解我们目前的证券市场,无疑应更多地看好农业、资源股而降低对金融、地产股的评级。
黄金期货交锋 空方击败涨停敢死队
黄金期货上市首日,做多力量致使Au0806合约价格开盘即逼近涨停,但在触及230.99元/克高位后急速回落,至1月16日,已跌至215.89元/克。["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