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讯外汇消息 有分析认为,全球物价逆QE而行,可能预示经济仍将长期处于低增长状态。
据《BWCHINESE中文网》报道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 target='_blank' >央行纷纷进入“大放水”的QE时代。在经过全球央行“大放水”之后,虽然目前部分经济体已开始放缓QE速度或收紧政策,但市场资金流动性依然很大。同时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全球很多经济体目前却陷入“通缩”威胁中。有分析认为,全球物价逆QE而行,可能预示经济仍将长期处于低增长状态。
欧版QE推出在即
' 欧元区的通胀水平则确实处于危险区域。近期公布的' 欧元区3月概述调和消费者物价指数(HICP)同比仅为0.5%,下滑至2009年11月以来最低水平;核心HICP则由前值1%下降为0.8%,比金融危机时期还要低,且已持续在低位徘徊,丝毫没有看出要上升的迹象。
申银万国认为,虽然能源价格下跌及复活节错位仍是拖累各国价格水平的主要因素,而4月天气回暖和经济持续复苏将会改善当前通胀下滑局面,但欧元区通胀水平已连续6个月处于1%以下,加之各国大概率将延续当前紧缩财政措施,通缩局面已愈发严峻。
为此,市场近期一边倒地呼吁' 欧洲央行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以防范通缩危险,在近日举行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的2014年春季年会上,IMF指导委员会甚至呼吁,欧洲央行应当在低通胀率沦为痼疾的情况下考虑采取更多行动。
此前一直保持相对乐观态度欧洲央行也明显被持续下滑的通胀' 数据触动神经,欧洲央行行长' target='_blank' >德拉吉在上述年会上明确表示,如果欧元' 汇率持续走强,欧洲央行就会进一步放宽货币政策。业内人士认为,目前距离“欧洲版量化宽松”只差最后一根稻草,一旦下月数据确认通缩没有好转,欧央行在6月启动QE与开启降息将成为大概率事件。
另据腾讯财经报道,阿尔伯特-爱德华兹以对全球经济持有长期的低迷预期而著称,他在最新的报告中指出,中国的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数据“事实上被投资者们所忽视了”,实际上其中包括了大量重要信号,显示物价下跌的前景正在靠近。
官方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在第一季度有7.4%的年化增长率,略高于分析师平均预期,但是相比2013年最后一个季度的7.7%增速明显放缓。阿尔伯特-爱德华兹写道,“中国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数据极其重要,但是意义并不在于显示了总体上的增长放缓,而是因为经济范围的通货膨胀正在进一步向通货紧缩的方向滑动。”
阿尔伯特-爱德华兹认为,作为包括了投资商品、房地产、出口,以及消费商品和服务在内,国内物价趋势的一个更广泛指标,中国的国内生产指数平减指数在第一季度中下降了1.4%,年化增幅仅仅是0.4%。
报告警告说,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如果中国滑入了通货紧缩,其后果应该能够在全世界被感受到,甚至是在' 美国,“我们一直以来都在提醒,中国的通货紧缩会迫使' 人民币贬值,引发西方国家直接进入通货紧缩。”
报告举例说,中国货币相对' 美元的贬值将使得中国出口到美国的产品价格更低,美国的制造业者可能降低价格来保持竞争力,这将使得通货紧缩局面出现。
不过并不是所有人都对全球性通货紧缩局面忧心忡忡。事实上,部分策略师更担心美国劳动力市场可能相比大家的认知更加紧张,也就是说,薪酬的增长可能使得美国进入一个通货膨胀的危险区域。
日本坚信能摆脱通缩
相较欧洲,日本的形势无疑乐观很多。' 日本央行行长' target='_blank' >黑田东彦4月以来的表态明显偏鹰派。在4月8日的记者招待会上,黑田东彦声称暂时不会考虑进一步的刺激经济政策,超出市场预期。而据日本共同社报道,黑田东彦上周表示,2013年4月起实施的大规模货币宽松政策“对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对于日本摆脱持续了近15年的通缩再次显示出信心。
不过,' target='_blank' >国泰君安认为这是日本央行的一种策略,即极力淡化市场对日本进一步刺激经济政策的预期,让市场预期不至于干扰央行的决策。由于4月1日推出的消费税改革,日本经济二季度增长放缓几成定局。
而市场亦深信,为了冲淡经济下滑的影响及消除市场对“加税导致经济衰退”的担忧,日本需要推出进一步的刺激政策。但对于日本央行而言,由于其认为目前经济形势尚可,并不希望自己的政策受到市场这种预期的干扰,进而加重宽松政策的负面影响,因此想通过央行行长的发言来冲淡这种刺激预期。国泰君安还预期,日本央行会在三季度进一步推出刺激经济政策。
人口与增长
全球低增长与全球人口结构日渐老龄化进程及发展趋势密切相关。国内外大量研究成果都表明,人口变动对经济增长有着非常重要影响。数据显示,全球人口年增长从2008年的1.19%降至2012年的1.15%;全球劳动参与率也从2005年的65.24%下降至2012年的64.24%。
密歇根大学人口研究中心David Lam4月提交给联合国人口与发展委员会的最新报告预计,全球人口年增长将继续放缓,其长至2100年的预测分3种情景:年增速最差放缓至-0.7%;最好为0.78%;其中劳动人口2011-2015年间增长25%,2016-2030年增速大幅降至14%,而其中45-64岁老人增幅达25%。
事实表明,日本、欧洲人口老龄化问题已对经济成长形成较大制约。数据还显示,' 欧盟人口年增长已从2007年0.46%放缓至2012年0.27%;同期日本人口主要为负增长。比较而言,美国人口增速状况要远好于欧日,也好于中国。
纽约联储经济学家Samuel Kapon和Joseph Tracy最近研究认为,美国劳动参与率从2007年高点到2009年下降4.4个百分点至逾58%水平,持续至今,可能具有趋势性。有经济学家还分析认为,美国2010-2013年间,660万人退出劳动力队伍中有61%是退休,这一比例较3年前高出一倍多;因伤残退出劳动力队伍比例占28%,亦明显上升。
中国政府在看到自身经济成长潜力的同时,也应该正视中国及全球经济结构失衡、人口变化、产业链分工与重组等诸多问题带来的趋势性影响,适度相应调整增长政策,不过度着力维持自身经济高增长是契合现实的。
【独家稿件声明】凡注明“和讯”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未经和讯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010-85650688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并添加源链接,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