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记者苗夏丽
上证所大宗交易平台成了银行股买卖最频繁的场所。据记者统计,自4月20日大小非减持新规出台至5月28日,上证所银行股累计成交1666万股,占全部成交量的15%;涉及交易金额3.84亿元,占全部A股交易金额的15.9%。有关人士表示,市场对整个银行股前景可能并不看好,由此引发了“大小非”通过大宗交易抛售变现。
兴业银行(' 601166行情,' 股吧)交易频率最高
4月下旬至今,浦发银行(' 600000行情,' 股吧)、兴业银行、工商银行(' 601398行情,' 股吧)以及交通银行(' 601328行情,' 股吧)的股东均通过上证所大宗交易平台进行过买卖,累计12笔交易,占全部58笔交易的21%。而有关上述几家银行的交易中,兴业银行成了频率最高的一家,5月份至今成交了9笔,成交额高达3.03亿元,占银行股大宗交易的79%。
从公开信息来看,大小非解禁新规出台之后,4月25日上证所即登记了一项卖出500万股兴业银行的大宗交易申报意向,价格41元;4月30日同样继续显示500万股兴业银行卖出信息,这次价格是40.1元。而兴业银行成交的第一笔是在5月9日,成交量90万股,成交价为33.68元,价格都与当时二级市场价相差不大。之后5月12日、14日至16日连续成交600多万股,而最近三个交易日也连续累计成交了130余万股。值得关注的是,9笔交易的买入方全部为世纪证券深圳福虹路营业部,而卖出方主要是信达证券北京裕民路营业部和汉唐证券北京裕民路营业部。
前景看淡引发抛售
对
于兴业银行在大宗交易频频亮相,一相关人士表示,公司业务令人担忧,据悉二季度开始公司的私人业务和对公业务贷款就开始出现负增长,这是一个很不好的信号。尽管今年全年业绩相对去年可能有一定增长,但环比增长动力已表现出不足的痕迹,明年业绩可能也存在较大不确定性。而明年银行股“大小非”解禁压力要远远大于今年。
中信建投的银行研究员佘闵华接受采访时表示,银行股“大小非”解禁股本数量较大,大宗交易量也相对较高。他认为,总体而言银行业绩相对稳定,所得税率下降、调整拨备等,银行今年净利润依然可以实现同比较高幅度的增长;但受银根收紧等制约因素的影响,预计二季度开始银行利润可能出现环比下降。' 银河证券上海某营业部的一副总经理也对记者表示,并不看好银行股,存款准备金率这么高,央行对贷款抓得又紧等,银行股的业绩可能会出现下滑,近期市场也表现出大资金从银行板块撤退的迹象。
大宗交易意向申报信息显示,5月下旬以来,浦发银行、民生银行(' 600016行情,' 股吧)、招商银行(' 600036行情,' 股吧)、华夏银行(' 600015行情,' 股吧)以及交通银行出现“买入”意向,交易量从20万股到100万股不等,累计量大约在530万股。但有市场人士表示,大宗交易系统对限制“大小非”抛售本身存在一定漏洞,买卖双方交易某种程度上更像一种“过桥贷款”,解禁压力依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