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国内共有53家商业银行发行了2165款' 理财产品,其中稳健型理财产品占比达73%,年化收益4%~7%的产品占领市场。从目前业界普遍预期今年CPI为8%来看,今年以来大部分理财产品是无法跑赢CPI了。
由于市场原因,中资行理财产品趋于保守,相比之下,外资行引进境外' 基金的步伐一直未停歇。对此专家表示,中资行由于没有衍生品工具,在理财产品策略上更受大市影响。

乐观预期:煎熬过后会有惊喜
“投资者度过煎熬期后会有一波惊喜。”面对当前投资市场的疲软,深圳发展银行私人理财部总经理谢永玲持乐观预期。
实际上,今年上半年以来,随着A股市场逐渐疲软,曾一度获得超过15%收益的打新类产品以及结构性产品,目前在银行销售端已难见踪影。据本报统计,7月以来超过300款产品中,投资标的为' 股票 及指数利率类的高收益产品仅10款,目前信贷及票据型信托产品占据了80%左右市场份额,年化收益率在4%~7%。
面对市场环境,银行方面普遍做好了市场扭转的准备。统计显示,与今年头5月的情况不同,6月市场上期限在6个月以下的产品数量明显上升,占比已接近60%。谢永玲表示:“目前可能是后波' 行情的观望期,流动性强的产品可帮助客户随时调整投资策略。”
在当前条件下,外资行的表现比中资行更为“镇定”,也更为激进。
花旗(中国)的观点是,投资无所谓时机,如果放到一个更长的期限去看,目前选择投资境外股票 型基金也并非完全不可取。正是在这样的指导思路下,今年上半年以来,外资行引进境外基金的步伐一直未停歇,甚至今年以来危机不断的零收益产品也被外资行看好。
星展银行一位高级副总裁此前在接受 《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表示,现阶段,选择结构性产品是不错的选择。虽然限制上涨空间,但在目前全球经济环境下,结构性产品反而规避了更多的经济下行风险。
“长期投资并不意味着长期‘套牢’,而是健康的投资心态。长期投资更容易获得稳定的投资回报。”上述人士认为,盲目根据市场改变投资策略并不足取。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