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财产品说明书晦涩难懂,竟成银行的“护身符”。上周五起,本报在官方网站刊登了一份名为 “渣打银行沪深300中国指数挂钩可转换结构性投资”的理财产品说明书,以便广大读者查阅和点评。
截至发稿,有598位读者参与调查,其中85%的人表示“看不懂”。
昨日,中国消费者协会消费指导部主任王前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希望在华的外银行“要懂得中国话,会说中国话,别弄一些生涩的法律语言,来唬老百姓。”

巴菲特索罗斯理财秘诀 银行理财产品 收益稳健一枝独秀 风险 85%网友“看不懂”说明书
上周五本报报道渣打“苦主”看不懂渣打银行理财产品一事,并应渣打“苦主”要求,本报网站(www.nbd.com.cn)刊登了一份名为“渣打银行沪深300中国指数挂钩可转换结构性投资”的理财产品说明书。
在名为 “这份理财说明书你看得懂吗?”的在线调查中,截至昨日发稿,已有598位读者参与调查,其中,9%的读者表示 “看懂了”,6%的读者表示“能看懂部分,但不是十分理解”,有21%的读者表示,“看不懂”,还有64%的读者表示,“很雷人!”
为了让广大读者更全面了解渣打银行理财产品说明书,本报也将继续对渣打银行其他的理财产品说明书展开读者调查。从今日开始,读者可以登陆http://www.nbd.com.cn,进入《渣打陷账户门拷问诚信》专题,参与本报的最新调查。本期调查的渣打银行理财产品说明书为 “渣打银行代客境外理财计划——美林‘聚焦亚洲’结构性投资”。
中消协:看不懂就别买
对投资者看不懂理财产品说明书一事,中国消费者协会消费指导部主任王前虎昨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有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银行推出的合同条款,应该 “通俗易懂”,让 “消费者看得很清楚,很明白”,“不要弄生涩的法律条款”,更不要推出一些“霸王条款”,可以让银行很方便地推卸责任;二是投资者方面,投资者自己也要读懂合同,看清楚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投资者如果看不懂(合同),就不要买。”
王前虎表示,国外的一些银行到中国开展业务,“对中文掌握不好,英译中的翻译水平低下,不符合中国人的阅读习惯,有些词模棱两可”,因此,王前虎建议,“希望外资行要懂得中国话,会说中国话,别弄些‘假洋鬼子’,弄一些生涩的法律语言,唬咱们老百姓。”
目前一些银行的理财产品说明书晦涩难懂。王前虎表示,投资者看不懂产品说明,只能依靠银行的理' 财经理去口头讲解,很容易发生双方理解差异的问题,但到那时,投资者要维权就“比较被动”,“比较困难”。
王前虎表示,“银行几十年上百年的历史,合同条款可以说滴水不漏,又有财力,又有法律方面的专业人士,消费者大都只能吃哑巴亏。”但投资者要成功维权,也并非不可能的事情。王前虎表示,如果银行确实存在一些违规行为,可以“借助法律、消费者协会、媒体的力量,来给自己维权”。王前虎同时表示,“其实,更希望投资者事前可以绕开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