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最清醒的人物——“私募教父” 赵丹阳
当选理由:“熊市英雄”退隐
在2008年伊始,赵丹阳将旗下 “赤子之心”系列的五只主要投资于A股的信托产品全部清盘,这一行为震惊了业内同行。
随之而来的有赞赏和敬畏——“熊市中斗的是智,牛市中斗的是勇”。
自1996年进入证券业并有着多年实业经历的赵丹阳,总是以作为实业家的眼光在审视着市场,而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对他的冲击,更是让他对股市存在的风险有了切身的体会。
2003年,赵丹阳和他的“赤子之心”首度出击香港市场。“中国强,则赤子强;中国富,则赤子富。”将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的赵丹阳和他的“赤子之心”先后推出了多个投资于海外上市
中国概念股和国内A股市场的基金产品。就在2005年5月,当A股徘徊在1000点上下之时,赵丹阳提出A股将在未来3—5年内达到3000—5000点的观点,曾被大家认为是一个笑谈,而事实却证明赵丹阳是对的。而在没有多少人能抵挡疯狂的牛市诱惑时,赵丹阳依旧能用果断的执行力、足够的毅力去实践自己的投资理念,洒脱地告别了2007年这个股神遍地的年份。
当然,除了一片赞美声之外,也不免有冷嘲和热讽——“熊市牛人,牛市熊人”。
当时业内便有人认为,指数在3000多点的时候,赵丹阳便一路看空,随着指数的一路攀升,最终他选择了离开,离开这个他已经看不懂的市场。
早在3000多点的时候,赵丹阳就看空市场。在2007年5月,他卖掉了手中所有的A股,选择了以打新股作为主要投资方式。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他旗下的5只产品表现不尽如人意,与2007年公募基金动辄超过100%的年收益率相比相差甚远。
在熊市中表现突出的“赤子之心”,在牛市中却业绩平平,在私募中排名也相对靠后。在股指迈上5000点之际,他直接选择了清盘。或许,在赵丹阳的投资哲学中,“活下来”永远是第一位的。
俗语说得好,谁笑到最后才是笑得最好的,在经历了2008这艰难的一年后,市场已经为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年底最清醒人物也随之产生了。
1'>2'>3'>4'>5'>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