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国,第三方理财刚刚起步,国外一些较为成熟的盈利模式在中国并不适用。在国际惯例行不通的情况下,也有些业内人士积极探索今后的收费方式与盈利渠道,主要包括四类方式。但这些业内人士同样指出:这几种做法也不能解决第三方理财市场盈利的根本问题,只是暂时创收之举。
在第三方理财市场不断发展成熟的过程中,以收取会员费、代销产品返佣、专业理财规划及咨询的费用和理财利润分成的盈利模式,依然是第三方理财机构的目标模式。

" 买房杀价秘笈 " 居民理财需求很饥渴 " 稳字当头 时刻提防黑天鹅出现 " 巴菲特索罗斯理财秘诀 " 银行理财产品 收益稳健一枝独秀 " 另类理财辟蹊径 实物保本有风险 " 白领支招年底香港血拼购物
1 交流活动门票费
理财机构可根据不同的客户群体的需求,举办一些理财和投资交流活动,同时对参与者收取一定的票务费,即便不是旗下正式会员,也可通过购票入场享受专业的理财建议。
2 开培训班,收学费
理财机构可以和能考取相关证书的培训机构合作,开设各种金融、投资理财培训班,并提供理财师教授相关课程,编辑培训教材,收取一定培训费和教材费。
3 出版物收入
理财机构可以发行会刊或杂志,提供给客户、会员、其他金融或理财机构,或是有投资意愿的人群。
出版针对专门的理财规划报告或计划书,收取报告费。
4 广告费
理财机构可以与广告公司合作,如印制理财类直邮广告,从中收取广告费。也可以和媒体合作,参与广播电视节目,在刊物上开设专栏,并收取相关费用。此外还可尝试建立网站,开设广告、商城等,收取相关费用。(理财一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