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久前的一次研讨会上,许多经济学家就这次金融危机根源进行探讨。忽然,一位瑞典学者站起来大声说:“在我看来,最大的问题就是美国人借钱太多了。”
美国人似乎就是天生的花钱爱好者。举个简单的例子,中国人买车买电视机,大多不会借贷,而会一次性付清;但对美国人来说,借贷并分期付款才是正当,所以美国电视上卖车广告,往往不是标价' 汽车多少钱,而是标价每月得付多少钱。
经济危机中保护金钱才重要 黄金才是金钱巴菲特索罗斯理财秘诀 银行理财产品 收益稳健一枝独秀 风险 信用卡的普及,更使美国人“花下个月的工资,为这个月消费”成为普遍现象。由此,最糟糕的结果,就是美国次贷危机破灭并引发经济危机,而所谓次贷危机,就是美国人过多借钱,甚至不顾风险在借钱消费。当然,按照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的分析,美国人敢花钱,也跟对美国模式的自信有关,属于“过度乐观”。
美国人在承受入不敷出压力的同时,也不得不开始锱铢必较。对衣帽食物的斟酌节省,导致许多商家难以为继;对汽车的挑三拣四,更导致通用、克莱斯勒只能寻求破产重组。
作为一个非常难得的现象,美国人也开始存钱了。信用卡公司Discover的一项调查显示,大约35%的受访美国人说,他们计算在未来半年降低债务水平,而另外三分之一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已经这么做了。此外,还有三分之一的受访者说,他们计算把压缩下来的偿债转为储蓄。
美国商务部数据显示,在今年4月份,美国个人储蓄占税后收入比例达到了5.7%,为14年来最高水平,大大高于3月份的4.5%。如果从总量计算,4月份个人储蓄规模为6202亿美元,为50年来最高。美联储的数据则显示,在2000-2007年,美国家庭的负债增加了一倍,达到了13.8万亿美元,但2008年负债水平则首次出现下降,算起来,这可是二战以来首次出现下降。
美国人开始存钱了,看似好事,却未必全是福音。至少对' 奥巴马政府来说,这实在是个两难选择。美国当前的首要问题,是如何继续刺激消费。个人消费占到美国GDP的三分之二,历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但美国老百姓捂紧钱包,消费上不去,复苏就更加艰难。当然,对中国也不是件好事,美国可是主要出口市场,美国人不买东西了,中国出口商也该头疼了。
这种矛盾,或许正说明了经济转型的困难。因此虽然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一方面要说,美国储蓄率必须上升,“美国消费者不能像过去一样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但另一方面美国目前的刺激经济措施,比如为第一次购房者减免部分税收,为购买新车者提供部门补贴,仍旧是消费刺激型。这种逻辑,与盖特纳一方面说美国奉行强势美元,一方面美元不断贬值类似。
当危机过去、经济复苏,大部分美国人仍旧会“欣欣然重拾老习惯”。这并非是臆测,以前“石油危机”时,美国人也一度崇尚小型节能汽车,但等危机过去,大多数美国人依然故我,大街上仍到处是高耗油的美式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