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沫驱动二套房贷收紧信贷政策调整终结狂涨神话?
本报记者 公培佳 郑盎 实习生 张智 北京报道
A股直上3000点,牛!但和两年前的6000点比仍是半山腰。楼市更火,一番轮回,房价不跌反涨,半数已重返历史最高点;地价更是打滚上翻,新地王遍地开花。
“广渠路地王诞生当天拿下的一套周边公寓房,一星期内每平米涨了2000元。”购房者王哲唏嘘不已。
经济危机中保护金钱才重要 黄金才是金钱巴菲特索罗斯理财秘诀 银行理财产品 收益稳健一枝独秀 风险 事实上,中国经济目前仅现复苏苗头,但是楼市却在玩火,突兀地形成了一道怪异风景。就在继续加大刺激经济的关口,针对楼市的紧缩政策风声再起。
先是杭州率先严控二套房贷,各地跟进态势明显;接着央行重启一年期央票发行,露出微调信号,并提前发布6月天量信贷,其间高层轮番警示信贷流入股市、楼市风险。
《华夏时报》记者7月8日独家获悉,国土部当天召开了一个内部会议,主要官员参与汇总了上半年形势,并上报国务院预判下半年工作。因内容敏感,与会者均拒绝透露详情,但可以肯定的是,会进一步公开地价成本。
记者对此多方采访获悉,针对楼市的宏调新政正无限接近临界点。
住房部一处级官员对本报记者坦承:“部里对' 房地产发展的观察一刻都没放松,但要说政策上会有什么方向性变动,放在整个刺激经济大背景下,目前还不会;至于微调,很难说。
这和多位专家接受采访时的表态一致:调控方向不会变,转向紧缩不太可能;但针对天量信贷过多流入楼市和地价涨幅过快,可能会出选择性约束措施。
“政策会率先对天量信贷流入楼市进行约束,如规定房贷首付、利息率等。”经济学家茅于轼接受本报采访时分析称。
天量信贷推楼市疯狂
楼市假摔,爬起来就更疯狂。
“不是说金融危机来了吗,房子怎么比危机前还要贵?”普通购房者越来越茫然。
本报记者近日在京城房价相对稳定的通州区采访看到,多数楼盘均价已处于2007年最高价上方。“预备在8月份推出的新楼,单价不会低于10000元。”据位于通州梨园地铁东北角的新通国际花园销售人员介绍,即便2007年时单价也不过8000元左右。
记者还看到,位于北京东四环百子湾地区的美利山楼盘3月份曾以万元开盘,如今每平方米14500元;临近的珠江帝景春节时每平方米仅16000元,目前价格回到最高点23000元。
“照此趋势,下半年三环内均价会逼近3万元,而五环内鲜见低于万元的房子。”北京联达机构总经理杨少锋称。
最新数据,北京房价半年上涨至13302元了,涨幅近三成。疯狂的不仅是价格,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了25.5%,达24644万平方米;销售额11389亿元,同比增长45.3%,均已高于2007年水平。
与此同时,房价的“基石”地价更离谱。北京广渠路15号地40余亿的竞拍价吓退了SOHO中国董事长' 潘石屹并非个案。根据中国指数研究院的数据,北京上半年整体土地市场溢价达到了57%,这还仅排在全国第五位。
推升房价和地价的钱从哪里来?
7月8日,一周前拿下广渠路地王的中化集团旗下方兴地产回应媒体:公司现金充裕。
同一天,央行破例提前公布,6月人民币贷款较上月增15304亿元。又一个天量!一个清晰的逻辑显示,大企业是信贷的绝对受益者,楼市疯狂正来源于这个链条。不久前国家将房地产投资的资本金比例从35%大幅下调至20%,则使这一趋势明显加强。
在近日一个国际金融论坛上,经济学家成思危直言,巨量信贷中有部分资金流入了股市、楼市中,从而造成股市、楼市价格的高涨。
政府层面也已给出了侧面回答。就在央行公布6月信贷数据前一天,银监会高层发出警惕信贷高速增长风险的讲话。央行研究局局长张健华近日撰文建议在保持货币政策总体宽松的同时,适时适度进行微调。
全面紧缩可能性不大
张健华一语成谶,市场嗅到了政策的异动。
最近两周,股市“晴雨表”走势耐人寻味:眼看大盘站稳3000点上方,银行股却先是徘徊,随之急跌;另一边地产股虽未大调整,却高位震荡。
并非偶然,最近一个月内,央视三番五次对楼市疯狂进行报道。而此前呼吁救楼市的声音则销声匿迹,取而代之的是铺天盖地的谴责报道,泡沫论盛行。
其中政策变化正相继落到实处。
本周传出,曾率先放松二套房贷的杭州再次先动,不过这次是收紧二套房贷。紧接着,北京强调严把二套房贷关,上海、深圳、广州等地虽暂时未跟进,也使得当地购房者纷纷选择观望。
此前不久,传出国家发改委已开始对房地产业上游的水泥市场投资情况进行全国调研,以防止投资过热在全国蔓延。预计最快将在8月正式实施水泥行业新上项目的“宏观调控”。
同一时间,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则给出了微调的信号,银行间正回购利率从1%提高到了1.05%,并将重启一年期央行票据发行。市场普遍解读为,在“保增长”前提下,积极财政政策会继续,而货币政策或会相应紧缩。
由此引发的关于宏调新政猜测不断。
住房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珏、中国社科院金融市场研究室副主任尹中立和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副会长顾云昌接受《华夏时报》采访时均认为,区域不同政策也会不同,但针对房地产的整体政策不太可能出现抑制倾向,当下主要还是保稳定。
今典集团董事长张宝全则对本报表示,目前的小高潮到年底或明年一季度就会归于平静,这些都很正常,政策没必要担心。
来自央行的一位内部人士在电话里告诉本报记者,对于是否针对楼市收紧货币政策并未见文件,但可以肯定的是不会像上半年那样松。他还透露,控制的手段不一定是出现多大的政策变化,强调现有政策就够了。
“政策再次面临两难。”中国商业地产联盟副秘书长钟铁滨对本报记者称。北师大房地产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宏新表示,最难的是地价难控制。骨头总是要啃的,无论是区域性的试点还是政策储备。
事实上,在政策储备上政府已有了动作。国务院6月召开的常务会议上传出:“加强储备性政策的研究,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和针对性。”顾云昌称,毫无疑问,保持房价稳定又提到政府议事日程上来了。
新政或约束信贷流向
很明显,政策方向不变,但微调在所难免。
上述住房部官员表示,部里的确有些会议在研究房地产市场最近出现的新问题,并且得到了高层的足够重视,有些司局会甚至专门选择到楼市敏感地区召开,以了解一线情况。
而有商业银行信贷部人士透露,从全国政策上看,关于二套房贷约束一直都没放松,只是有的地方根据情况在自行调整,所以一旦有风吹草动,很容易再次收紧。
6月25日,上海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局长刘海生在上海市政府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不希望房价涨得过快,并暗示政府将“有所作为”。
不动则已,动则对症下药。
安邦咨讯分析师徐斌对本报分析,让楼市缓一缓,二套房贷约束一下,不要那么多的贷款,是可以的。这和北京金源时代购物中心总经理蔡训善观点一致,直指信贷过多流入楼市。
“如有新政,会在两个方面:收紧信贷和加强土地市场的监管。”北京大学房地产研究所研究员陈国强对本报称。
茅于轼分析,为了防止楼市泡沫很可能会先出台一些约束信贷流向的政策,如规定房贷首付、利息率等,这倒跟通胀不一定有关系。
本报曾经报道《热钱或再袭广州楼市》,实际上,因国内楼市疯狂,蜂拥而入的热钱已经引起相关部门注意,若货币政策有所动作,也会明确针对热钱流向。
记者从多位人士的采访中获悉,相关部门正在试图将资金导入到实业领域。银监会近日亦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信贷管理》的“特急”通知,强调贷款发放必须用于满足实体经济的有效信贷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