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茅于轼最近关于房价的论断,又引起巨大争议。7月12日,他在2009年珠三角民营经济高层论坛上表示,房价炒高的根本原因不是开发商心黑,而是部分老百姓太有钱,房价是被需求拉升起来的,如果房子没人买,价格肯定上不去。(新华网7月12日报道)
价格取决于供求关系,茅于轼先生只是说一个简单的经济学常识,抛弃各种成见,这话完全经得住推敲,何况他还补充道:“并不是说所有的老百姓都太有钱,也有很多买不起房子的,但买得起的老百姓也确实非常多。”
经济危机中保护金钱才重要 黄金才是金钱巴菲特索罗斯理财秘诀 银行理财产品 收益稳健一枝独秀 风险 从新华网的报道看,媒体并没有断章取义,对茅于轼先生的话先后都引述的较为充分,对于高房价这一现象,茅于轼还指出,原因在于当前收入分配机制偏向富人,而富人投资渠道太单一,导致大量资金进入' 房地产市场。他甚至指出,目前上海等地' 房产空置率较高,但价格仍在高位徘徊,这很不正常。
尽管80岁高龄,老先生依然逻辑严密、条理清晰。然而,这一论断显然并不受欢迎。
中国房价昂贵是一种普遍共识,但将怨气撒向开发商,并不理性。其实,中国房地产市场不只是开发商和消费者的双向博弈。由于垄断了土地市场,政府在房地产市场扮演的角色更为重要。土地出让金为地方政府提供了四分之一的财政收入,而房地产行业在GDP中的比重超过10%,对于将经济增长速度摆在首位的政府而言,一个持续向上的房地产市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以说,中国高房价关键症结在于,政府在房地产市场中有过重利益纠葛。
房价并非空中楼阁,回归理性是必然的,但这也许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未来的若干年内,房价的上涨始终快于居民收入的增长并非不可能。不同于股市,中国房价并没有暴跌的经历,即使是2008年全世界的金融危机,中国房价也不过仅有二三成跌幅,随着经济的企稳,房价率先反弹,目前多个城市的房价已经超出了历史最高位。于是在民众意识中,房价从来都是涨多跌少,有钱买房成为共识。富人愿意投资房子来实现财富的保值增值,一般阶层也愿意省吃俭用,甚至动用两三代的财富积累来购房,因为房子可以完成财富的快速增长,实现财产性收入。对于这一点,茅于轼在论述中已经点明了。
面对诸多经济热点问题,这位公众知识分子习惯于发声,从“为穷人办事、为富人说话”到“耕地红线推高房价”再到“廉租房不该建厕所”,他的言论似乎总是不受欢迎,原因很简单,这些话并不招人喜欢,没有能讨好到任何人,包括穷人。
不过,相比茅于轼先生的逆耳忠言,一些经济学家发表的“受欢迎”的言论,虽讨好民众,但有百害而无一利。比如,如果按照中国社科院一位“专家”的说法,房价要下跌四到五成,一部分有购房能力的人如果选择持币观望,随着房价的飙涨,就产生了巨大的财富差别。
在说真话和媚俗之间,茅于轼先生选择了前者,因此受到了许多误解和非议,但对于整个社会,这弥足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