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个人用户向银行借款超过30万元须由银行代为支付,银行不得将贷款直接支付给个人。这是银监会昨日发布的《个人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办法》)要求的。《办法》同时明确,商业银行在今后的个人贷款业务中必须严格执行“面谈”、“面签”以及受托支付等规定,有效控制信贷风险。
数据显示,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个人贷款业务发展迅猛,仅在今年上半年,个人消费贷款就累计新增6508亿元,较去年同期多增3917亿元。在额度大幅增长的背景下,一些银行业金融机构个贷业务违规操作现象频现,“假按揭”、冒名顶替以及贷款挪用等恶性案件时有发生,导致商业银行个人信贷不良率有所提升,同时,部分借款人利用银行信贷政策方面的漏洞,使信贷资金流入股市。
经济危机中保护金钱才重要 黄金才是金钱巴菲特索罗斯理财秘诀 银行理财产品 收益稳健一枝独秀 风险 为防范风险,同时加强商业银行个人贷款业务审慎经营管理,《办法》规定,贷款人应建立有效的个人贷款全流程管理机制,制定贷款管理办法及每一贷款品种的操作规程,明确相应贷款对象和范围,实施差别风险管理,建立贷款各操作环节的考核和问责机制。
《办法》禁止贷款人发放无指定用途的个人贷款。同时强调贷款人应加强贷款资金支付管理,按合同约定用途向借款人的交易对象进行支付。具体来说,个人贷款资金原则上应采用贷款人受托支付方式向借款人交易对象支付,举例来说,如果客户向银行贷款100万元用于买房或者其他消费,银行在审核所有客户资料之后,将100万元直接发给房屋开发商或其他消费渠道,不得由借款人直接支付。
对借款人难以事先确定具体交易对象且额度不超过30万元的贷款资金,经贷款人同意,可采取借款人自主支付方式。
银监会还要求,商业银行应做好贷后审查工作。针对银行信贷人员贷款调查未尽职的、未建立放款管理部门及岗位的、未建立执行与借款人“面谈”、“面签”制度的以及借款人挪用贷款未发现等情况的,银行应明确处罚机制,有违规所得的,不超过违规所得的3倍,且最高不超过3万元;没有违规所得的,不超过1万元。
这是我国出台的第一部个人贷款管理法规,也是银监会近两年一揽子贷款业务监管法规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前,针对信贷快速增长显现出的问题,银监会已陆续出台《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办法》、《项目融资业务指引》以及《流动资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
“《办法》的出台并没有增加商业银行贷款的成本,正好相反,依照《办法》对信贷加强审核,商业银行风险损失将降至最低。”银监会相关负责人对本报记者表示。
在我国,个人贷款主要包括个人房屋贷款、' 汽车贷款、消费贷款以及个人小额信用贷款。由于风险适用程度的不同,' 汽车贷款、信用贷款以及涉农贷款不执行本次《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