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见习记者 周琰
“买一个5000" 美元的手袋,5个月前要花30750元" 人民币, 5月15日只要花30500元人民币,相差两百多块钱。看起来好像不算多,但如果购买量大,还是很划算的。”家住北京的李女士对记者说。前不久,她趁着五一假期专门去" 美国转了一圈,帮朋友代购了10多万元的化妆品、提包等奢侈品。
" 汇率改革和一系列用汇管制的放开,方便了我国居民的日常购汇、用汇,也催生了国内的“海淘”一族。北京的李女士是典型的“海淘族”,汇率的起伏, 是她“血拼”的风向标。
自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以来,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在此十年间不断完善。从汇改进程看,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是逐步扩大的,1994年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对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是0.3%,2007年扩大至0.5%,2012年扩大至1%,2014年3月17日,扩大至2%。
从汇率浮动区间的不断扩大,可见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正不断地走向市场化,逐渐向人民币汇率体制改革的既定目标靠拢。汇率作为要素市场的重要价格,是有效配置国内国际资源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因此,扩大人民币汇率浮动幅度不仅有利于增强人民币汇率浮动弹性,不断优化资金配置效率,而且可以进一步增强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
业内专家认为,2005年汇率改革的重大意义是使人民币成功退出固定汇率制, 并且形成了一整套向市场化转轨的理论、制度和政策框架。汇率改革的进程使得汇率形成机制更加市场化, 汇率波动的弹性也在逐步加大。就汇率改革的成效来说,改革后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制度更加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
2015年是我国汇率改革十周年,同时也是第三次汇率浮动区间扩大一周年。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我国经济在汇率双向波动下运行平稳,人民币的国际使用范围越来越广泛,汇率改革后续的一系列简政放权政策也给我国企业的资本运作和居民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