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们已发行了400多亿的信托贷款类' 理财产品,以满足客户的新增贷款需求。”5月13日,一位股份制银行总行人士告诉记者,而买家主要是银行同业。
虽然4月信贷数据超预期,但仍落在限额范围之内。不过,到底有多少信贷盘踞“表外”或计入表内的非信贷资产科目,仍未有准确的数据。诸如上述股份制银行的信托理财产品,最终进入了其他银行的应收款项类投资,而非信贷资产科目。
经济危机中保护金钱才重要 黄金才是金钱巴菲特索罗斯理财秘诀 银行理财产品 收益稳健一枝独秀 风险 多位银行人士透露,监管层已开展了两轮针对信贷类理财产品的调研活动,试图还原真相。但多位银行人士告诉记者,此类理财产品如何纳入表内监管,具体政策尚不清楚,在调研中。
2009年,在监管部门发布相关禁令之前,信贷类理财产品发行火爆;这种情形在今年一季度重演。业内人士直言,该类产品已成长为“巨型儿”,发售对象已由个人扩大至对公机构客户,包括农商行在内的中小银行成为重要买家。
本报记者还了解到,类似于此前次级债的“默契”,信贷类理财产品也呈现出互持态势,而这可能是应对贷款限额、存贷比控制等监管要求,完成贷款“出表”的创新之举。
5银行投资700亿元理财产品
2009年下半年,监管部门加强了对资本充足率的管理要求,多家中小上市银行开始涉足一项全新的投资领域。
' 年报显示,截至2009年末,民生、兴业、深发展、南京、宁波5家上市银行投资其他' 金融机构发行理财产品(含信托收益权)的余额,分别为51.62亿元、219.62亿元、164.77亿元、45.09亿元和240.77亿元,合计721.87亿元。
从深发展、' howImage('stock','1_601009',this,event,'8350') 南京银行(' 601009,' 股吧)、' howImage('stock','2_002142',this,event,'8350') 宁波银行(' 002142,' 股吧)的投资表现来看,特点有二,其一,此为一项新的投资,上年末的金额均为0;其二,投资行为主要集中于2009年下半年。
上述6家银行关于投资品种及投向的表述不尽相同,但主要为信托贷款或资金信托计划,且以保本型理财产品居多。多位银行投行人士称,投资他行理财产品的动机有三。
其一,作为一种较高收益的资金运用渠道。采取此类操作的银行,一般会选择他行发行的保本型理财产品。如深发展于去年四季度新增164.77亿元的应收款项类投资,对象为保本型理财产品。
其二,部分银行因履行承诺保本义务而为之。
其三,满足贷款“出表”或在信贷与非信贷资产科目间腾挪的需要。前述股份制银行总行人士称,今年以来,新增的贷款需求主要通过发行信托贷款理财产品来予以满足。
“比如某银行的大客户有融资需求,但银行没有贷款额度,于是找一家对手银行,由对方发行信贷类理财产品来满足客户需求,自己再投资这一理财产品。或者银行找到一个有资金实力的信托公司,先发放信托贷款,然后银行再去投资该笔信托贷款的信托收益权。”5月11日,一家中小银行投行人士告诉记者,这些做法都是符合现行政策要求的,目的不仅仅是规避贷款额度控制,而是维系客户关系,“一般是对银行比较重要的客户”。
一位熟悉理财产品投资的银行人士透露,考虑到存贷比、贷款限额控制的压力,两家银行可以通过理财产品渠道,对敲信贷资产。操作模式是,信贷先“出表”,变成其他金融机构的信贷资产,然后通过投资他行理财产品的形式,又进入应收款项类投资科目。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