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券商集合' 理财产品发行节奏有加快之势,越来越多的中小券商陆续加入集合' 理财大军。如何看待产品的创新和差异化趋势,为何许多中小券商产品的回报率不逊大券商呢?
对于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华融证券资产管理业务部副总经理李沈军。其曾在在加拿大国家银行纽约分行负责' 股票 、衍生品交易模型和程序化交易,曾任中投证券证券投资及衍生品部执行总经理,有着丰富的投资管理经验。
经济危机中保护金钱才重要 黄金才是金钱巴菲特索罗斯理财秘诀 银行理财产品 收益稳健一枝独秀 风险 《上海证券报》:目前有越来越多的券商加入集合理财大军,产品的发行节奏也越来越快,您觉得会不会对现有的券商集合理财产品' 市场形成冲击?
李沈军:目前券商集合理财产品市场只有' 基金市场的百分之几,远远没有达到饱和的程度。券商集合理财产品配置灵活,费率远低于' 基金产品。基金主要靠的是管理费,券商集合理财产品需要通过产品表现进行计提,动力完全不同,因而也更能驱使管理者提升产品的回报率。从国外市场经验看,未来券商集合理财产品的发展空间很大,也将越来越为众多投资者所认同。
《上海证券报》:我们通过最近几个月券商集合理财产品的表现发现,券商规模实力不是产品收益率的决定性因素,相反许多中小券商的产品表现要优于大券商,对此你如何看待?
李沈军:谈这个问题前,我们可以先说说券商集合理财产品与基金收益率的比较。以2季度为例,无论是' 股票 型基金还是平衡型基金,券商集合理财产品都要跑赢基金3个百分点左右,其中重要原因就是仓位和配置的灵活程度。
同样,我们拿这个现象放到大券商和中小券商之中,就可以一目了然了。大券商从内部决策体制看,反应比较慢,以某大型券商为例,二季度仓位还在8成左右,当市场变化时,它的调仓迟缓,自然影响到其回报率了。
《上海证券报》:随着券商集合理财产品的密集推出,产品创新和差异化成为券商资管团队必须面临的话题,对此你如何看待?
李沈军:随着越来越多产品的推出,产品创新和差异化设计肯定是大势所趋,但关键是要真正有利于投资者。券商可以在产品设计上采用很多创新设计, 如在报酬计提上,对提取条件上可以作双重规定,即本计提日' 净值要比上一计提日和年初都要高一定比例,这既是对投资者保护,防止脉冲上冲时候的计提动作,也是对管理人的有效激励。投资者要甄别有的产品以创新名义变相掠夺投资人的利益。
此外,在产品的操作策略上,如对' 股指期货的使用上,也是未来产品创新的重要方向。' 股指期货与融资融券、ETF的结合,股指' 期货的套利,都应该成为未来集合理财产品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