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8391752892

2018年,互联网巨鳄瓜分ToB优势资源顺水鱼财经

核心摘要:资金的大量涌入,以及资本寒冬下大量企业寻求提升效率降低成本之方法,让ToB领域在2018年迎来了春天。 <BR />虽然说2018年资本寒风遍地吹,但一众互联网企业在BAT的带领下,在投资领域仍然度过了收获颇丰的一年。 2018年,腾讯、阿里巴巴、百度三家公司投资的数量分别是170、160和70,相较于去年的113、45和39个,有着非常明显的增长态势。 不过,他们投资的风向很明显地变了——所有项目中,增长最明显的就是ToB领域——百度向ToB领域投资了16笔,阿里巴巴有28笔,腾讯21
外汇期货股票比特币交易资金的大量涌入,以及资本寒冬下大量企业寻求提升效率降低成本之方法,让ToB领域在2018年迎来了春天。
虽然说2018年资本寒风遍地吹,但一众互联网企业在BAT的带领下,在投资领域仍然度过了收获颇丰的一年。 2018年,腾讯、阿里巴巴、百度三家公司投资的数量分别是170、160和70,相较于去年的113、45和39个,有着非常明显的增长态势。 不过,他们投资的风向很明显地变了——所有项目中,增长最明显的就是ToB领域——百度向ToB领域投资了16笔,阿里巴巴有28笔,腾讯21笔。 项目数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资金的投入。2018年,百度投向ToB领域的金额在26亿人民币左右;腾讯投入超过127亿人民币;阿里巴巴则是逼近400亿人民币。 除了腾讯,BA的ToB投资笔数是所有项目最多的。 不只是BAT,京东、小米等互联网大企业也都不约而同的在去年把目光看向了ToB领域:京东的150笔投资中有12笔是给ToB企业的,而小米系所投资的15个ToB项目,无论是数量还是金额都占它2018年所有的120个项目的榜首。 资金的大量涌入,以及资本寒冬下大量企业寻求提升效率降低成本之方法,让ToB领域在2018年迎来了春天。 猎云网(ID:ilieyun)根据公开数据整理了BAT和JX五家在2018年对ToB领域的部分投资数据: 百度:专注先进制造、大数据服务 百度在2018年总共向toB领域投资了16笔共计约26亿元。 其中21亿元战略投资新潮传媒是百度去年企业服务乃至所有投资项目中最大的一笔投资,其目的十分明显:为了更大范围地获取线下流量。 近几年来,百度虽然在积极布局人工智能领域,但对外的声音相比于AT越来越小,百度此次对新潮传媒下重码,可见仍然想在市场上站住脚跟。 除了新潮传媒,百度更侧重于投资A轮及以前的、较为早期的ToB公司。相比于AT的全面开花,百度对toB领域的投资范围相对较窄,大多是涉及芯片、先进制造、大数据服务和物联网等行业的企业。 阿里巴巴:并购爱好者 2018年教师节,马云宣布一年后退任集团董事局主席,届时由集团CEO张勇接任。而本来就带着toB属性的阿里在2018年在继续布局新零售的同时,也在积极探索toB领域,总共投资了28笔超400亿元。 (注:阿里巴巴的投资包括云锋基金和蚂蚁金服的投资) 2018年,阿里巴巴的投资明显更侧重于B轮及以后的成熟型企业,并且尤其专注于战略投资、企业并购和对新三板、IPO上市后的公司进行投资。 对AI、物联网和芯片的布局是阿里今年对企业服务项目的重中之重。阿里在2018年内先后投资商汤科技、旷视科技Face++、Vedio++等知名AI企业,预估总金额不低于40亿人民币。 阿里的并购动作也没停,接连以50亿人民币的价格并购乐鑫科技,12.2亿并购中兴软创,并且高价并购中天微和先声互联。 当然,阿里在2018年还大手笔投资了WPP、石基零售、数位、探迹等营销公司,也算是不忘“初心”。其中,这一年最大笔的投资当属对分众传媒的领投,阿里占了这笔总价150亿人民币的投资的大头。其投资逻辑大约和百度类似:抓线下流量。 此前阿里的投资更偏向于电子商务和营销领域,今年,则投资了不少为这两个领域服务的企业服务企业,以便更好地完善阿里的电商生态体系。 可以说,阿里巴巴的2018,在ToB领域可谓重点栽培,多点开花。 腾讯:偏爱企业服务领域 虽然腾讯的投资重点仍然在文娱,但2018年对ToB领域的投资也没有“手软”。腾讯在2018年总共向ToB领域投资了21笔共计约127亿元。 (注:腾讯的投资包括腾讯云的投资) 去年,腾讯为多家如有赞、互道、销售易CRM等从事零售销售领域的SaaS企业、信息安全服务商以及金融行业信息服务商买单,从A轮到并购均有涉及——可见对于营销、电商、金融版块,腾讯仍然在持续发力。 腾讯对人工智能、大数据、IT、物联网等领域的关注也一个没落下——跟投满帮集团F轮-上市前,又先后以12.66亿人民币战略投资东华诚信。 腾讯的对投资项目的喜好也更接近阿里,偏爱成熟型企业,俨然和阿里形成对决之势,但相较于阿里疯狂并购式投资风格,腾讯看上去更温和一些。 小米系:硬件+软件+服务 小米集团在2018年上市,估值达 543 亿美元,跻身有史以来全球科技股前三大 IPO。而小米在2018年对企业服务、云服务、先进制造等toB领域的投资力度也非常大。 小米在2018年总共向toB领域投资了15笔共计约75亿元,关注的项目大多为B轮以后的中后期项目。 (注:小米的投资包括顺为资本的投资) 小米系有顺为资本助力,围绕“硬件+软件+服务”做比较广泛的战略投资布局,金山云、智慧芽、Agora声网、会算账、上上签均是小米系投资过亿的企业服务项目,其中,对金山云的大力投资也看出了小米对云服务的重视程度。 对先进制造、人工智能的关注也是小米系的重点,珞石机器人、慧灵科技、高视科技都是对机器人、机械臂、视觉分析等技术有着重点突破的企业,对小米生态的建设也能做出自己的贡献。 另外,小米的企业服务项目看上去明显“更接地气”,涉及CRM、OA等各个企业切实需求的领域,也非常符合小米系的定位。 京东:重点在于“物流+数据” 2018年对京东来说是波折的一年。不过,他们对ToB的关注没有减弱。 (注:京东的投资包括京东云和京东数科的投资) 京东在2018年总共向ToB领域投资了12笔共计约5亿元。其中包括投资过亿元金额到ZMT众盟、博云BoCloud、加推科技等企业,进一步强化自身数据服务、营销方面的实力的同时,与2018年京东继续对物流、物联网方面的巨大投入相辅相成,可以打出一套“物流+大数据”的组合拳。 不过,相对来说,京东还是更偏向于投资A轮及以下的早期项目。 去年无疑是企业服务领域“玩家”继2015年企业级SaaS服务元年之后纷纷崛起的一年,无论是传统软件服务企业,还是新兴的互联网企业,都跃入市场,希望分得一杯羹,激烈的竞争在所难免,但也好过在寒冬中冻得瑟瑟发抖。 但在美国,Workday、SalesForce是一直被提及的独角兽级ToB企业,在目前来看,中国还尚未诞生如此大的企业服务巨头。 有人说,那是因为美国的商业路径已经成熟,企业运营也已经模式化、形成一套众人皆接受的标准化范式,所以ToB企业才会如鱼得水。但反观中国,每家企业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几乎所有企业服务企业都会面对企业进行“定制化”的要求,而这样的要求往往会拖垮不少初创ToB企业。 想成为中国的SalesForce,短时间内看上去不太可能,但也已经有所改观。 在这互联网的“下半场”,腾讯董事会主席马化腾公开宣布腾讯开始第三次转型,将为传统企业赋能,ToB业务成为核心增长点; 阿里一出生就带着ToB基因,如今阿里钉钉早已名声在外,和政府合作开发“学习强国”App,成为了App Store的第一; 360ToB的企业安全业务已经单独剥离出来,专门面向企业、政府提供安全产品和服务,也已经占据具有优势的市场份额…… 无论是针对政府机构、大公司还是小企业,BAT等一众互联网大企业都纷纷投入了企业服务的怀抱,也做了很多布局。 阿里看上去已经赢得先机,而腾讯也在转型中思考着自身的ToB路径,还有众多企业纷纷追赶他们的脚步——企业服务的未来,以及中国的独角兽级企业服务企业,尤可期。
【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投资界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投资界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得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
下一篇:

天风证券:淘金5G新基建 智慧路灯有望撬开千亿新市场顺水鱼财经

上一篇:

快讯:浙江世宝盘中再度跌停 换手率超60%顺水鱼财经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