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金融界的统计,11月11日到17日,中外资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数量总共149只,较上周减少40只。其中1个月以下的理财产品,发行数量为49只;1-3个月理财产品,发行数量为40只。3个月以内的短期理财产品占比近6成,6个月以上理财产品占比下降。
“长期的产品最近不受市场的欢迎。”丁志毅告诉记者,最近由于加息预期的增强,很多客户不愿意购买较长期的理财产品,因此3个月以内的流动性较强的产品逐渐成为市场的主流。此外,由于前期股票 市场的赚钱效应增强,也吸引了部分市民。不少投资者愿意把钱放在流动性较强的地方,以备择机入市。
不过有银行理财师认为,如果只考虑加息的因素,客户在购买理财产品的时候不宜选择期限过短的品种,六个月期限的理财产品较为合适。因为期限太短的理财收益水平过低,即使加息后重新调整产品,实际未必划算。
澳元理财产品收益水平最高
在近期发行的这149只产品中,预期收益率最高的无疑是澳元理财产品。如' howImage('stock','1_601988',this,event,'1770') 中国银行(' 601988,' 股吧)的固定收益型澳元理财产品,3个月的预期年化收益率为4.6%,6个月的预期年化收益率为5.5%。' howImage('stock','1_600036',this,event,'1770') 招商银行(' 600036,' 股吧)的一款一年期澳元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达到6%。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人民币理财产品大多为短期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也在3%左右。如' howImage('stock','1_601818',this,event,'1770') 光大银行(' 601818,' 股吧)发售的某款人民币理财产品,2个月期限的年化收益率为2.9%,3个月期限的为3.1%。
记者发现,曾经以收益较高成为银行理财市场主力的信贷类理财产品,如今几乎看不到了。丁志毅告诉记者,由于银信合作的模式被监管部门叫停后,银行如今很少能设计出收益高风险又相对较低的产品。
同时,在近期到期的理财产品中,澳元理财产品的实际收益也遥遥领先。中国银行发行的中银进取10002A-澳元' 港股盈富基金挂钩产品收益率最高,此产品为保本浮动收益型理财产品,实际到期年化收益为8%。而到期的人民币理财产品中,年化收益率最高的仅为3.68%。
“尽管如此,我还是不建议客户把人民币换成澳元去投资,一来是考虑人民币有升值的预期,二来是人民币兑换成澳元最终再换回人民,中间会损失较大的货币兑换费用。”丁志毅说。
记者昨日从中国银行外汇牌价上看到,如果拿100元在同一个交易时间把人民币换成澳元再换回人民币,按照现钞买入价计算,最终换回的人民币为98.787元,产生的损失达1.213%。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