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你看见厨房里面有蟑螂,那肯定不止一只!——" 巴菲特
上世纪90年代,兵器工业集团213所的工程师郭鸿宝跑到俄罗斯,发现消防器材竟有10倍暴利,不由大吃一惊。
北理工毕业的郭鸿宝,学的是安全与火工,干的是让飞机导弹喷火,更懂灭最难灭的火。1999年,他成立" 坚瑞消防,研发出当时世界上最小的气溶胶式灭火器,号称拥有100多项专利、打破依赖外国技术的“魔咒”。
但要不是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鼎力撒币,郭鸿宝连专利注册费都掏不起。
那些年,经济高速发展,火灾事故爆发不断,对消防安全提出更高求,也对消防器材需求巨大,给坚瑞消防留下了巨大的成长空间。
郭鸿宝研发的S型气溶胶灭火器,性价比高,在国际上都堪称技术领先。不但迅速占领国内市场,还接连拿下" 中国移动、" 中国联通等大单。由于其在建筑、电力、石化等众多领域有广泛应用,很快受限于14000台的产能。
2010年,坚瑞消防决定去创业板上市,勇夺“消防第一股”桂冠。
可就在上市前夕,坚瑞消防却被" 人民网曝出偷税漏税935万,还坚持要“暂缓缴纳”。要不是" 国信证券誓死保驾,坚瑞消防这把火没上市就得凉凉。
顺便一提,因保荐了太多业绩变脸的公司上市,国信证券在两度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后,有了“保荐杀手”的“美名”。
回到郭鸿宝。
他向公众表示,美国宇航协会看了坚瑞的气溶胶灭火器,恨不得“马上订购100万支”。坚瑞消防上市,就是要赶紧启动“年产20000台S型气溶胶自动灭火装置生产和研发基地建设项目”。
就这样,坚瑞消防在创业板成功上市。但直到八年后的今天,那个“20000台”项目还没搞定。
上市后,坚瑞消防愈发“任性”。2011年,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被一脚踢开;2013年,坚瑞消防“2012年年报”从净赚347.12万突变为净亏1296.96万,引来了深交所通报批评。
偷税漏税、换会计师、业绩变脸,但在不少西安老股民看来,坚瑞消防是家好企业。
股东大会上,董事长技术宅、穿工装,股民一眼就爱上了郭鸿宝。当他高喊要在消防领域做成“世界领先,中国第一”、“这是所有坚瑞人永不动摇的目标”时,更越发像是个脚踏实地的实业人。
但“永不动摇的目标”很快动摇了。中国消防市场开始了群雄逐鹿,4000多家消防企业跟坚瑞消防死磕,10倍暴利早就消散在风中。
2016年,郭鸿宝抛弃了建得差不多的“20000台”项目,转身拥抱了沃特玛。
2002年,离开电池龙头" 比亚迪的李瑶,创立沃特玛。他卧薪尝胆十多年,专攻成本低、寿命长、安全性高的磷酸铁锂电池,终于在雾霾触发红色警报的2015年,等来了举国推广新能源汽车的产业东风、以及郭鸿宝。
营收5.8亿、净利2400万、市值57亿的坚瑞消防,打算出价52亿,收购营收21.73亿、净利2.77亿的沃特玛。这事,总让人感觉不得劲。因为这笔交易触及的总资产、净资产、总营收,统统超过了100%。
难道,沃特玛欲借壳上市?
证监会规定,创业板不准借壳上市。但在大A股,没有创造不了的人间奇迹。
文章做在了实际控制人上。
为了让李瑶少持股,坚瑞消防支付了12亿的现金对价;为了让郭鸿宝多持股,他通过参与增发间接增持股份,硬生生守住了第一大股东的地位。
对此,证监会无话可说。
于是,坚瑞消防摇身一变,成了今天的“坚瑞沃能”。
坚瑞沃能和沃特玛,很快开始了策" 马奔腾。
技术上,沃特玛的磷酸铁锂电池堪称极致:不仅能20-30分钟快充、零下40度正常充放电,还号称8年质保,确保“七防”(防水、防尘、防火、防漏电、防漏气、防过流、防撞击)。
于是,沃特玛入选工信部首批电池总目录,不仅与宁德时代、比亚迪等电池龙头齐名,更接连斩获中通、金龙、东风、一汽等大批订单,在新能源物流车领域一度排名全国第一。
2016年,坚瑞沃能首份财报几近爆表:4.3亿的净利润,同比暴涨12倍。即便遭遇熊市,股价依然逆势大涨60%,令股民大喜过望。
这一年,坚瑞沃能还将澳洲Altura矿业19.9%的股权拿下,直接掌控了上游的锂矿资源。2015年,稀缺的碳酸锂曾跳涨4倍。在当年,坚瑞沃能此举被视为极富远见的重大利好;但现实证明,这还是个画饼充饥的项目。
财报上,老司机们早就嗅出了不同寻常的气息。
2016年,坚瑞沃能完成对沃特玛的收购后,账面产生了46.16亿的巨额商誉。常言道,“商誉恒久远,减值永不完”,这种调利润、割韭菜的利器,更像是逐笔摊销的负债。
更蹊跷的是,坚瑞沃能虽然利润爆表,2016年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却是-21.54亿。
这等于敲锣打鼓告诉你:鬼在这里,鬼在这里啊!
但善良的人们,更容易轻信动人的豪言。作为坚瑞沃能总经理兼沃特玛董事长,李瑶曾充满自信地表示:"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不能光靠政府补助,要从政策驱动向市场拉动转。我们就不依赖国家补助,我也建议国家尽量不要补。
一个多月后,李瑶求锤得锤,迎来了新能源补贴新政。
到了2017年,沃特玛出现一连串蹊跷事。
在湖南沃特玛,有司机表示找了份“奇怪工作”:日薪175,有绩效考评,工作任务只是开着停满厂区的新能源“空车”到处跑,美其名曰“磨合电池”。
懂行的都知道,新能源汽车和传统燃油车不一样,不用磨合。
就在2016年12月,财政部等四部委发布通知:为了防止骗补,非个人用户买新能源车,要开够3万公里才能领补贴。
于是,很多人就懂了。
沃特玛马上辟谣表示“你不懂”:大批车辆停厂区,只是为了过检。
可是,你信吗?
同样,在深圳坪山区的新沃运力,“沃特玛”新能源车也停放得齐齐整整。作为一家租赁公司,新沃运力拥有3万多辆新能源物流车,分布在全国各地。司机或物流企业只要点击APP,就能以50元/天的低价把车租走。
现实是,没有那么庞大的需求支撑新沃运力的租赁模式。
2016至2017年间,新沃运力仍不断" 向东风特汽、" 中通客车、一汽解放等整车厂商下单,金额10-30亿不等。合同中,无一例外规定:必须用沃特玛电池。这成了沃特玛巨额订单的重要来源。
但仔细搜索新沃运力背后的大股东:耿德先、谢世杰、刘淑敏、郭鸿宝……与坚瑞沃能的股东、高管竟然同名同姓。
“关联交易”、“反向定制”的消息一出,坚瑞沃能应声跌停。
坚瑞沃能否认与新沃运力的“反向定制”,还将它解释为一项创举:2013年,沃特玛就建立起“中国沃特玛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联盟”,1000多家零部件企业被拉进来“一起嗨”。这样与整车厂谈判时,足以降低15%的成本。
“创新联盟”跟“生态化反”一样,从来都是高端大气看不懂。问题在于,租不出车、赚不到钱的新沃运力,以前车来就能领补贴,现在要先跑够3万公里。那么,现金流那么紧的坚瑞沃能,何年何月才能拿到回款呢?
这样的质疑,在2017年的中报里显示为-14.59亿的经营活动现金流。但在暴增430倍的净利面前,这个数字完全不值一提。
正是从这年10月始,董事长郭鸿宝开始了波澜壮阔的14次减持,两月内套现2.1亿。
雪崩降临时,有时连雪花自己都是懵逼的。
2017年12月18日,坚瑞沃能突因重大资产重组停牌,直到2018年4月2日跌停开盘,正式步入死亡螺旋。
谁也搞不清坚瑞沃能究竟发生了什么。
直到2018年3月25日,供应商才蜂拥跑到沃特玛总部,拉起“还我血汗钱”的讨债横幅。面对危局,坚瑞沃能在4月1日用一纸公告惊爆市场:公司负债221.38亿,现有19.98亿元债务逾期。
这是昭告天下:哥们没钱了,你们看着办吧!
实际情况更糟糕。负债累累的坚瑞沃能,还对外担保了192.15亿,是其净资产的4.68倍。一旦担保与负债危机齐发,净资产41亿的坚瑞沃能,破产10次都难以抵债。
今年4月20日坚瑞沃能发布的2017年快报显示,其净利从盈利5.22亿变成亏损36.89亿,46亿商誉一夜间灰飞烟灭。从惊喜到惊吓,没有丝毫过渡。
令人意外的是,郭鸿宝、李瑶两位大股东却似乎格外轻松。因为,郭鸿宝94.95%的股权质押给了金融机构,李瑶的股份则全被司法冻结。
出来混,迟早要还的。意外的是,坚瑞沃能竟是靠别人来还。
4月13日至18日,郭鸿宝持续减持1500万股、套现6700多万。让股民愤怒的是,由于减持时间恰逢年报、季报披露期,郭鸿宝的套现已涉嫌违规。
婶可忍叔不可忍!很快,证监会陕西监管局专门把郭鸿宝、李瑶等找来,狠狠批评了一顿。
然而5月4日,郭鸿宝再次套现107万,算是对组织批评教育的虚心回应。
有控股股东带头,其他大股东更是夺路而逃。
坚瑞沃能在崩溃,郭鸿宝却始终默默减持、不发一言。倒是第二大股东李瑶甩过一句豪言:“对沃特玛所欠下的债务,我李瑶砸锅卖铁也会负责到底、决不食言。”
认真你就输了。
在5月、8月,李瑶、郭鸿宝先后辞去公司总经理,仍担任公司董事,以便“忠实勤勉地为公司发展服务”。
本月5日,坚瑞沃能又公布了一份大股东减持计划。这份“忠实勤勉”,让6万韭菜彻底凌乱在风里。
危机时刻,只有政府还对这家僵尸企业保有真爱。
2018年上半年,政府雪中送炭,给坚瑞沃能发了1.2亿补助。但与高调发布负债公告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坚瑞沃能闷声收大钱,直到11月7日遭受深交所监管质询,才公布此事。
金融机构也在打掉牙往肚里吞。深圳金融办联络16家银行紧急磋商,拿着沃特玛的专利、土地、应收账款,争取了42亿增信贷款;银行也纷纷承诺不抽贷,期望着坚瑞沃能起死回生。
但工信部公布的两份《通知》,基本掐灭了复活的希望:沃特玛电池被曝多次出现安全问题,仅八、九月起火事故就多达10余起,已被列入隐患排查对象。
而以郭鸿宝为首的大股东们,不但累计套现9.27亿,至今没受到一分钱的惩处。
【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投资界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投资界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得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