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次创新低价后,都会让投资者继续产生新低价的预期,有时候这已经不是市场原因,而是人为的心理取向。倘若紧盯着价格不放,估计在没有出现强力反击或上涨之前,这样的预期都难以改变,至少不容易产生积极的行为。其实,这也助推了市场会形成不良的局面,似乎从价格体系的演变来看,毫无出头之日。
而事实上从过往历次多空' 行情的转变来看,其实没有哪一次是真正由价格先完成转变的,总是由成交量先行扭转,才会逐步酝酿促使价格得到转变。这在麦氏理论里,是至关重要的,“量先价行”,“长期趋势方向主导短期趋势发展”。从这些层面上来观察成交量能的发展,估计大家会看的更加清楚一些。
在麦氏理论的量能分析里,120日均量线是主导趋势发展的灵魂,也是多空操作的准绳。从历次市场的演变来看,120日均量线的涨跌关系都在其中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而观察120日均量线的移动关系,显然在当前成交水平下,要想立即扭转120日均量线的跌势,并不容易也不合适。
而姑且我们不考虑是否可以扭转120日均量线的跌势,从预期性的发展来看,倘若都无法见到120日均量线可以得到转变,那么显然也不可能寄望于扭转价格的跌势,也就是说,我们最起码要看到成交量得以扭转跌势确立涨势后,才合适考虑价格是否可以得到扭转。所以在没有得到量能扩增以改变跌势量潮趋势之前,价格仍然会面临继续震荡的格局。
如此,那么大家所看到价格的继续下跌,甚至屡创新低,并不为奇。因此,大家完全可以不需要只顾着盯住价格不放,一定要能够从成交量能上来观察市场的演变。价格的涨或者跌,显然对于大多数投资者来说,其实都是一样的状况,因为“横竖都不会参与”,亦或“横竖都参与”,这就是市场到最终会形成的极端分化。有人会向你喊出,“打死也不卖”,还有会告诉你,“远离股市,远离毒品”。
所以这个时候,往往人的情绪化反应会彻底的表现出来,这也增加了市场的动荡。但随着价格的下跌,当需求仍然起不来的时候,所增添的供给难以消化,那就只会再降低价格促销,结果造成更恶劣的循环。而事实上当触及到某个绝对低量后,即便再低的价格可以成交,也没有人去买,其实这个时候也没有人去卖了,反正“横竖都是死”,干脆卧倒得了。
这个时候就会是一个极端化的体现。但如何才能够反应出来呢?实际上也不是价格可以反映的,而只有成交量才能够体现出这样的状况。这差不多就像一个人每天维持生命最低的食物摄取量,倘若这个都不能满足,那么就只有“死路一条”了。但显然我们都很清楚,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市场,并非是无人看管的野外环境。
如此来看待成交量能的演变,关于低量与底量的问题,本栏不止一次的阐述,如何来看待近日的压缩量能,从量能潮的关系上来看,尚没有形成积极的底部量潮,但单位量水平的确已经进入底部量水平,只是维持这一底部量水平的时间周期不长。大家回想我们之前的阐述,从11月14日低至350亿元水平的量能统计,至今也就是15个交易日,宽松些统计到11月9日,也还只有18个交易日,显然连最起码的20日周期都未能满足,那么这样的低量沉淀,一般在得不到价格支持之前,都还是会继续控制量能的释放而盘整,以达到自然扭转的时机。
说到这里,也需要大家明白一个道理,任何时候的转变都不可能是先有120日均量线先开始,而是先有短周期来进行,这应该不难理解。而从麦氏理论量能分析基础来看,通常短周期缩小到20日均量线就已经是可以说明问题了,太短变数太多,意义也不大。所以研究观察20日周期里头的量能沉淀即可,倘若能够满足持续等量水平的扩展,那么就可望建立在20日周期的转变关系上来看待短期市场的变动。
但别忘记,我们在前面所说明的状况“长期趋势方向主导短期趋势发展”,即便可以建立在20日周期上展开放量形式的反击,但是也要注意明白仍然会屈服于60日周期的趋势发展,也会受到120日周期趋势的制约。这就告诉我们,倘若20日周期经过沉淀量之后有条件产生放量反击的行为,而且也产生了这样的转变,但若不能够在扭转确立20日均量线上涨之后,逐步扭转确立60乃至120日周期的涨势,那么就还是会被阻档,甚至压回。
这些都是要在后续变动过程中需要多加考虑的问题,认识行情发展的关键要素。经过如此阐述之后,我们要清楚应该从哪些角度来看待行情发展,而不要只顾盯着价格的涨跌,这容易忽视掉正在悄然转变的一些状况,比如周一的增量,虽然是下跌增量,但大家要清楚倘若压低没有承接盘,只会带来更不好的循环,实际上也是好事情,只是要想实现有效的上涨,还需要等待时间来扭转。另外增加的量能去了哪里?也是较为有意义的思考。这些问题,本栏将在下一篇文章中来阐述,本文先谈到这里。
【独家稿件声明】凡注明“和讯”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未经和讯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010-85650688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并添加源链接,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