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尤丹婷 香港报道
" 美联储主席" 耶伦12日将前往参众两院,就当前" 美国经济形势和美联储货币政策进行证词陈述。因美联储已启动" 加息周期且加息步调相对稳健,市场将更多注意力集中在缩减资产负债表(简称“缩表”)的时点之上。
美联储缩表进程是下半年主要债市风险点,不过市场预期这个进程会非常缓慢,市场影响有限。美国债券巨头" 太平洋(" 601099," 股吧)投资管理公司(PIMCO)认为,低通胀之下,全球经济中期陷入衰退的风险值得警惕。
在日前公布的美联储6月会议纪要中,货币政策委员会的官员们暗示今年9月可能会宣布启动缩减目前总规模4.5万亿" 美元的资产负债表的计划,并考虑将下一次加息计划推迟到12月。今年早些时候,市场人士普遍认为相关计划是9月加息一次,然后于12月启动缩表。
PIMCO董事总经理兼环球经济顾问Joachim Fels 7月10日于记者会上表示,启动缩表对市场的短期影响有限,因为市场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接受缓和的缩表进程,也有时间消化相关影响。
工银国际研究部副主管涂振声于同日表示,美联储缩表将实质性地缩减全球的流动性, 尽管今年实质性大规模缩表的可能性不大,而且还有日本和" 欧洲央行继续向全球市场提供流动性,缩表预计将抑制债市情绪,但也无需过度悲观。
美联储的下次议息会议为本月25至26日,上月的会议声明中,储局官员预计2018年将加息4次,目前市场预计局方将在今年12月加息。
Joachim Fels继指, 在目前美国接近通缩的通胀率水平之下,(注:尽管5月美国失业率触及16年低点至4.3%,但近几个月的美国通胀" 数据持续低于美联储设定的2%目标水平),如果美联储要执行今年第三次的加息,这种“乐观者的紧缩货币政策(optimist tighten-ing)”在中期可能会加剧风险。
全球央行想要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环境的措施,被该机构认为是触发中期全球经济衰退的一个重要风险。今年6月,随着美联储如期加息," 加拿大、" 英国、欧洲央行等纷纷释放鹰派信号,考虑收紧货币政策,主要经济体的国债孳息率也随之上扬。
据PIMCO统计,二战后每五年美国出现一次经济衰退的概率是70%,因此未来3至5年很可能进入下一轮经济衰退;美国经济目前正经历第九年连续增长,这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第三持久的经济扩张周期。
不过,在未来6至12个月的短期来看,陷入经济衰退的风险小于10%。
他提醒,过去几年中,风险资产从全球主要央行量化宽松政策和极低的利率水平中获益颇多,缩表计划对债市可能不会有太大影响,但风险资产(例如股票 )或受到较大冲击,而这种冲击或许会出现得很突然,市场波动性可能会骤然升高。他建议投资者保持流动性,持有一定比例的现金以便在下一轮波动性到来之时逢低买入。
此外,Joachim Fels表示,中国因素对全球货币政策走向一直存在重大影响,而这种影响将会在未来3至5年中持续。
中国的信贷增速与全球制造业周期紧密相连,他表示,举例来说,中国的信贷增速与美国的制造业指数(Institute for Supply Management, ISM Survey)高度相关,不过存在12个月的滞后期。可以看到,中国采取了多种稳定" 汇率的措施后,全球制造业、资产价格都随中国信贷增长得到了提振,这使得全球央行更有信心执行退出量化宽松的策略。
不过内地监管者显然已意识到信贷快速增长带来的风险,近期采取了一列收紧措施,包括针对" 房地产市场的信贷与多领域金融市场的整顿等等。稍早前中国人民银行发表了《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7)》,提出要强化金融监管协调,统筹监管系统重要性的金融机构、监管金融控股公司及重要金融基础设施,以及统筹负责金融业综合统计。7月14日,五年一度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即将举行,会议将为未来五年中国各项重大金融改革定调。
Joachim Fels认为,中国政府的确在改变过去以经济增长为首要目标的思路,而更加关注金融系统稳定,而十九大之后,政府可能会采取进一步收紧信贷的措施,并愿意容忍因此付出的经济增长放缓的代价。
他认为,尽管中国目前债务水平较高,且伴随货币超发带来信贷风险,这种风险不太可能以剧烈的方式释放,而会是一个逐渐的、缓慢的过程,主要因为中国的债务主要来自内部,不像很多新兴经济体一样需要面对外国债权人的压力、债务主要集中在公共部门,包括国企、银行等系统,政府有许多调节手段,另外,中国政府依然掌握化解问题所需的充分的财政手段。
(责任编辑:宋政 HN002)和讯网今天刊登了《市场静候耶伦国会讲话 机构提示警惕全球中期衰退风险 》一文,关于此事的更多报道,请在和讯财经客户端上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