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界(微信ID:pedaily2012)10月9日消息,AI新药研发企业深度智耀(Deep Intelligent Pharma)已获得近1500万美元B轮融资,红杉中国独家投资。创始人兼CEO李星表示,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AI+医药研发领域的产品研发及业务拓展。此前,它曾获得来自" 真格基金的数百万美元Pre-A轮融资,后又获得真格基金A轮追加投资。
李星表示,“目前制药行业还处于人海战术阶段,远远没有实现智能化管理。”据悉,在围绕“让药物研发更高效”上,公司已陆续推出了多个产品原型,在早期研发阶段,包括AI驱动的药物合成、药物设计、药物活性预测;临床研究阶段,则包括AI驱动的药物警戒系统、注册事务系统、写作翻译平台、临床数据编程系统等,覆盖了新药研发全流程上的一些关键节点。
据李星透露,公司目前已有50多家合作客户,包括排名前十的跨国药企、国内一线药企、国内中小药企,合作方式包括SaaS服务、本地部署、外包服务、战略咨询等。她强调,与其它AI药物研发公司的商业路径不同,深度智耀是通过“市场反哺研发”——即在能满足市场需求的前提下,快速走向商用,以支持其它产品线的研发和产品迭代。
因此,在产品的商业化上,李星介绍,目前智能化药物安全警戒系统、注册申报翻译已经市场化, 而AI驱动的早期药物发现平台及AI辅助有机合成系统(化学合成和工艺改善)将在今年11月进入商业化阶段。
深度智耀从新药研发两端切入,用AI加速早期药物发现和药物临床研究。李星表示,未来大家的竞争要素主要在于产品质量、落地速度和价格上。从市场化进程和产品布局来看,深度智耀已是国内AI药物研发赛道的第一梯队。不过李星也强调,药物研发流程涉及约20个功能模块,即使是某个模块的专家对其它模块业务也只能了解大概,尤其“制药还是离IT和互联网非常远的行业”,这造成了AI医药研发赛道当前的最大挑战——医药专家和AI工程师的有效融合,或者说“行业+技术”跨界人才的获取。她表示,“深度智耀的人才结构已十分完备,医药专家已有部分成功转型为AI产品经理、数据挖掘,或AI教练。”
团队方面,创始人兼CEO李星毕业于北大药学院,先后在辉瑞、赛诺菲、强生等跨国药企的新药研发部门就职超过12年,曾主导强生在亚太地区的首个AI项目——基于神经网络的注册申报资料机器翻译引擎。其它核心团队成员均具备跨国500强医药企业研发以及BAT等顶级互联网企业的背景。目前整个团队近百人,AI人才和新药研发人才各占一半。
【本文为投资界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投资界(微信公众号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文章评论区联系授权。如不遵守,投资界将向其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