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8391752892

罗斯福外公是十三行首富大客 与华商契约成珍藏顺水鱼财经

核心摘要:<img src="http://img.hexun.com/2011-02-15/127315021.jpg"> <img src="http://img.hexun.com/2011-02-15/127315022.jpg"> <img src="http://img.hexun.com/2011-02-15/12731502
外汇期货股票比特币交易

Fred先生家族老照片。

Fred展示他收藏的十三行商人签的契约。

其中一本书的封面为当年的十三行。

Fred先生带来的银元有个小小繁体“广”字。

华人使用摇槽淘金的老照片。(翻拍于旧金山的美国华人历史学会展馆。)

罗斯福家族的后人Fred接受本报专访 并展示多件与十三行相关的家族珍藏

这位名叫Fred(Frederic D.Grant,Jr)、长期研究中美早期贸易的美国中年律师,其身世与广州黄埔古港、十三行竟有着这么多的契合——Fred先生是罗斯福家族的后人;他的祖父的祖父,是十三行首富(其时也是世界首富)伍秉鉴的大客户,曾经支持林则徐的抗英行动。而Fred本人则热爱并执著于黄埔古港、十三行历史的研究。“这比我的' 法律事务要有趣得多。”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Fred先生来到位于美国波士顿的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向广州日报采访团队讲述其家族故事。

文/特派记者 陈翔、刘海健

图/特派记者庄小龙

哈佛燕京图书馆是一座书城,许多珍贵书籍即使在中国国内也难以寻觅。在图书馆吴文辉女士、沈津先生以及其他人士帮助下,本报赴美采访团队进入哈佛燕京图书馆查阅中文善本书中关于中美贸易、中国皇后号、黄埔古港等资料。按照规定,我们需要将随身携带物品大部分留在浏览室外,不能携带水笔、圆珠笔、钢笔进入——浏览室内配有短铅笔,用以在自行携带的笔记本上抄录,一切都为了保护价值连城的图书。浏览室内有闭路电视监控。查阅完毕,经管理员查验后,门禁方能打开。

这里史料的丰富性与稀缺性令记者惊喜,而身材高大、风趣幽默的Fred依约来到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也掩饰不住内心的兴奋。他很快卸下随身携带的两个大包,随后向我们一件一件地展示他的“宝贝”。

黑白照片里的罗斯福家族

在Fred提供的黑白照片上,幼小的富兰克林·罗斯福被大人抱在怀中。

“我很乐意寻找黄埔古港、十三行的故事,这比我的法律事务要有趣得多。”Fred对本报记者说,他正在写这方面的书。他的祖父的祖父,与富兰克林·罗斯福的外祖父是同一个人,即华伦·迪兰诺。而这位先祖,在当年的美国叱咤商场,并与广州有着紧密联系。

显赫的罗斯福家族,众所周知的有来自该家族的两位美国总统。罗斯福家族在商业领域同样声名显赫,当年在广州,旗昌洋行的董事除福布斯家族外,还有华伦·迪兰诺,他就是富兰克林·罗斯福的外祖父。

Fred讲述,美国立国时很穷,当时为了彻底脱离英国,美国人开始通商。他的先祖华伦·迪兰诺正是十三行首富伍秉鉴的大客户,并且表态抵制英军入侵中国,还卖了一条船给林则徐抗英。“十三行时期,最开始美国商人是直接派代表到中国,后来一些商人作为中美的代表,既是美国的代理,也是中国的代理。”

根据《广州与世界》(王晓玲主编)记载,旗昌洋行创立于1824年,在中国的经营一直持续到1891年,创办人是塞缪尔·罗素,是当时广州最大的美国洋行。曾任旗昌洋行合伙人的约翰·莫雷·福士与其哥哥罗伯特·本涅特·福士都曾担任伍秉鉴的英文秘书与在华投资代理人。

“广”字钱币赠古港博物馆

Fred掏出私人珍藏的3枚银币,“这是当时在十三行流通的。”他指着钱币上皇冠的右侧:“你们发现了什么吗?”通过放大镜,我们清晰可见一个繁体的“广”字。Fred说,这是当时在广州做生意的美国人刻了做留念带回美国的。他听闻黄埔古港有个博物馆,立即将其中一枚银币委托本报捐赠给博物馆。

他说,伍浩官(指十三行商人伍秉鉴)当时是世界首富,人很聪明,卖了很多茶叶到英国。而当时英国通过东印度公司付款,“开一张银票,以物换物,要换英国的绒回来,伍浩官不要,一定要现金支票,否则宁可生意不做!”

与华商契约成美国家族珍藏

“看,这就是当年的十三行商人签的契约!”Fred的宝贝中,还有一张十三行商人签署的商务契约,整张纸展开后,上面有防伪的水印。

根据《十三行》(中荔著)记载,“中国皇后号”的首航成功,在美国引起巨大轰动。美国国会认为:“中国贸易可能开辟一条美国财富的巨大发展道路。”美国人的“一切谈话,都是以中国贸易为主题”,“每一个沿着海湾的村落,只要有能容5个美国人的帆船,都计划到广州去。”

中大历史学教授罗汝材告诉广州日报记者,当年十三行的中国商人甚至愿意以“朋友的待遇”予以赊账——先让美国人把货运回去,等卖了后下次来进货的时候再付钱。这种今天看起来风险巨大的模式,却在当年造就了中美贸易的繁荣。

纽约的唐人街有一个华人博物馆,广州日报采访团队来到博物馆寻找资料时,恰逢该馆不对外开放。和善的女馆员得知来意后,立即通过电话与负责人做简单沟通,爽快地打开了门锁,记者有幸看到早期华人在美的谋生碎片。

赊借船票取代苦力契约

1785年,3名中国海员从广州乘“帕拉斯号”抵达巴尔的摩,成为首批有文字记载的抵美华人。有一首知名的华人诗歌叫《1840年》:回头,最后看一眼村庄,我心如刀绞……万里远航,云水茫茫,命运难知,我心彷徨!

在1860年左右,从香港到旧金山旅程需45天,船票55美元。不少华人赊借船票。后来这种方式取代了苦力劳工契约。

华人发明吊带裤获美专利

一曲《金山歌》,如泣如诉:咸丰二年造金山,担起遥仙万分难,竹篙船,撑过海,离妇别姐去求财!在当时加州的排外环境下,华人成为不受欢迎、被歧视的人。本报记者在美国采访时获悉一组数据:1882年,4万华人进入加州,到1887年,入境的只有10个人!

在被排挤、被歧视的环境下,华人以勤奋、智力推动了美国社会的发展。据1875年的《科学美国人》杂志报道,张关和(音译)发明了新款式的工装裤,即吊带裤,是在美国领得专利证的第一位华人。(见上图)

美国小镇也叫Canton

波士顿南郊有一个“Canton”镇。“我们这里为什么叫Canton?”84岁的居民Sam笑眯眯地想了一下,表示难以回答。不过这位精神矍铄的老人明显对这个问题产生极大好奇,他招呼来另一个朋友75岁的施文:“我们这里为什么叫Canton?”

施文对着本报记者耸耸肩膀:“我在这里住了50多年,也不知道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哈!”

根据《广州与世界》记载,广州带给美国的,除了茶叶、丝绸等商品及各种制作精良的手工艺品外,更重要的是使得美国人对中国这样一个遥远的国度产生了一种对异域文化的想象。因为日常生活中有着诸多关于广州的信息,很多美国人会认为广州离他们生活的地方并不遥远。例如马萨诸塞州的一个地方的居民在为自己的小镇命名时,就有人提议把小镇命名为“Canton”,即“广州”的意思,其命名理由是:只要在小镇的地下一直挖过去,就能通到中国的广州。

在美国,有十多个地方名叫“Canton”,渊源都是中国的广州。

后记:

数据统计显示,19世纪至二战,美国华人九成来自广东珠三角,在1890年的华人社区中,男女比例约为27比1。二战至今,在美华人人口增长超过10倍。

 
下一篇:

天风证券:淘金5G新基建 智慧路灯有望撬开千亿新市场顺水鱼财经

上一篇:

京城散户:利用调整布局业绩优良个股顺水鱼财经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