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专栏周四(9月28日)撰文称,随着各大央行准备解除用来应对危机的刺激措施,债券收益率会上涨。
不过随着十年来来被排挤出去的民间买家回归,情况可能不会像想象的那样。
' 美联储(FED)、' 欧洲央行、' 英国央行和' 日本央行的资产负债规模总计约14万亿' 美元,其中只有不到10万亿美元是传统的政府债券。
在金融危机之前,这些央行间持债规模仅略高于1万亿美元,而且只是美联储和日本央行。
“证据表明市场可以相对较好地适应量化宽松的解除,部分原因在于有预期认为,部分缩表可替代激进的升息,”前' 美国财政部经济学家Brad Setser表示。
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经济学家Torsten Slok称,在欧洲央行介入市场时,美国投资者大批抛售欧洲的债券。
他认为,民间部门投资者被迫进入公司债和高收益债等风险相对更高的资产,其所持政府债规模处于低配状态。
尽管量化宽松下国债收益率在低位,可民间部门早已准备接手。养老和' 保险基金的资产和负债必须相匹配,国债正符合这个标准。
养老和保险基金、国内及外资银行、家庭及其他金融机构在G4主权债市场中的份额下降,每个地区的情况又不一样。
在美国,美债在美联储资产负债表中长期以来占很大比重。不过不断膨胀的财政赤字导致债券发行量大大增加,因此民间部门根本就没有被挤出美债市场。
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规模三年来保持稳定,并且下个月将开始缩表,逐步减少债券到期回收资金再投资规模。
当美联储在2015年12月开始' 加息时,该收益率约为2.20%。后来经过三次加息,债市并未崩跌。
欧洲则是一副截然不同的境况。欧洲央行持有2万亿' 欧元政府债,相当于' 欧元区流通债券的近四分之一。2007年时其持债规模不到3000亿欧元,或相当于流通债券规模的5%。
危机爆发前,' 英国央行所持英债甚至更少,实际差不多为零,超过90%的国债都由国内和海外民间投资者持有。
目前,英国央行持有约25%的公债。如果把外国央行的外汇储备考虑进去,那么只有约70%的英债在民间投资者手中。
校对:冷静
(责任编辑:赵男男 HF087)和讯网今天刊登了《外媒:全球央行紧缩会导致债市转熊是个误区》一文,关于此事的更多报道,请在和讯财经客户端上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