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本报《财经三人吧》栏目刊登了深度对话《不让荷包瘪 经济慢一点也好》。两位嘉宾结合今年1月份国内的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数据,与我们分享了有关近期通胀预期、经济形势及未来趋势等方面的见解。
稳定物价决心凸显来自国家统计局发布的CPI数据显示,1月份,八大类商品和服务项目的价格七涨一降。其中,食品价格上涨2.8%,居住价格上涨0.4%。食品中,粮食价格上涨1.1%,鲜蛋价格上涨2.3%,水产品价格上涨3.9%,鲜菜价格上涨14.4%,鲜果价格上涨7.5%。

" 买房杀价秘笈 " 居民理财需求很饥渴 " 稳字当头 时刻提防黑天鹅出现 " 巴菲特索罗斯理财秘诀 " 银行理财产品 收益稳健一枝独秀 " 另类理财辟蹊径 实物保本有风险 " 白领支招年底香港血拼购物
“或许平日比较关注食品价格,所以,我感受到的通胀压力要大于4.9%的涨幅。”一位读者表示,“工资变化不大,肯定不希望看到物价上涨过快。非常支持政府出台紧缩政策控制通货膨胀。”
在最近的1个多月时间里,央行一次" 加息,两次上调" 存款准备金率,凸显了政府稳定物价的决心。与之相对应的是,近段时间蔬菜等食品价格有所回落。据新华社全国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行情系统监测数据显示,2月3日开始猪肉价格呈下降走势,截至2月22日,猪后臀尖肉、猪五花肉价格累计降幅接近4%。分地区来看,超过七成省区市猪肉价格下降,上海、广东、海南、重庆的猪肉价格下降明显,降幅均已超过一成。
未来经济总体向好“在加息、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等政策背景下,一些人对未来经济担忧,其实没有必要。”一位读者在电话中分析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已经高速增长几十年。如果今后回到一个中速的增长水平,这种回落也不算坏事。关键是要让更多的百姓更好地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实现社会和谐。”
不少读者非常关注未来经济走向,以及适合个人的理财方法。对此,有关专家表示,在中国的世界工厂地位没有发生改变,且“人口红利”仍在的大背景下,尽管经济增速可能放缓,但对中国未来的经济前景也不用过于悲观。至于理财,则要根据每个人的偏好和家庭经济情况做出决策。需要指出的是,所谓“不熟不做”,不管做什么投资,都需要事先做好功课,对所投资的项目进行深入研究,充分了解其机会和风险,然后再做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