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徐可奇
一场艺术品“股疯”骤然而起,众多投资者在财富效应的刺激下趋之若鹜。在天津文交所首批上市的《黄河咆哮》和《燕塞秋》上周四复牌后跌停,但连续两个交易日出现的天量换手意味着在大量获利盘出逃的同时,仍有源源不断的投资者热衷前来接盘,继续上演着击鼓传花的游戏。
艺术品“股疯”几时休?眼下恐怕没有人能够准确地回答这个问题。并不为众人所知的白庚延画作“市值”甚至比张大千和齐白石的作品还贵,一时间令内行也感到匪夷所思。但泡沫总有破灭时,其实君子兰、和田玉、普洱茶和红木家具等也出现过似曾相识的疯狂炒作,最终的结局总是印证了巴菲特的那句名言:“只有潮退时才知道谁在裸泳”。
" [热点] 经济危机中保护金钱才重要 黄金才是金钱" 买房杀价秘笈 " 居民理财需求很饥渴 " 稳字当头 时刻提防黑天鹅出现 " 巴菲特索罗斯理财秘诀 " 银行理财产品 收益稳健一枝独秀 " 另类理财辟蹊径 实物保本有风险 " 白领支招年底香港血拼购物
国人特爱“炒新”,比如在创业板上市之初就“爆发”过一回,艺术品“股疯”可以称之为又一次翻版。对艺术品“股疯”质疑在情理之中,但从辩证的角度来看,艺术品“股票 ”作为创新也有积极的意义。
艺术品“股票 ”是俗称,确切的说法是艺术品份额化交易模式。举例来说,假如一件艺术品价格为1000万元,那么可以分成1000万份的份额,投资者可以按每份1元申购,持有艺术品的原始份额。当艺术品在交易所上市后,投资者可以根据市场价格随时通过网上交易买进卖出。
这对于艺术品投资市场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创新。艺术品投资以往专属于“富人游戏”,眼下动辄数千万元甚至上亿元的单件艺术品对普通投资者来说门槛高不可攀,但通过艺术品份额化交易模式可以降低投资门槛。投资者未来甚至不必去拍卖行,用“小本钱”就可能有机会投资名家作品,岂不是美事一桩?
天津文交所其实在艺术品证券化上并非“第一个吃螃蟹”,深圳文交所和上海文交所“领先一步”却步子太小,以致市场反响平平。任何创新在诞生之初难免有各种不足,沪深股市20多年来也是一步步地不断完善。虽然天津文交所目前处于风口浪尖,但“先行先试”的创新精神也赢得了支持的声音。
艺术品“股疯”终究只是一时,但艺术品“股票 ”有望大行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