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电 以“新国十条”出台为标志的新一轮楼市调控满一周年,国务院督察组正在对部分地区房地产市场进行监督检查,调控政策力度不断加强。
一年以来,“限贷”“限购”“限价”“保障房提速”等一系列调控措施相继出台,房地产市场过度投机行为及房价上涨过快势头得到了明显抑制,与此同时,保障房建设加速推进。
经济危机中保护金钱才重要 黄金才是金钱巴菲特索罗斯理财秘诀 银行理财产品 收益稳健一枝独秀 风险 一周年之际,如何解读目前的房地产市场?新华社记者近日分赴京广沪等地进行了调查采访。
房价 不是此消彼长,就是此起彼伏
在连续不断的调控政策“重拳”作用下,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房地产市场成交量萎缩,房价也出现松动迹象。
监测数据显示,3月,北京商品住宅成交平均单价环比降幅超两成,同比19个月来首降;上海74个二手住宅重点监控板块中下跌板块比上月增加4个,二手房成交均价环比微跌;深圳新房成交均价环比下降5.65%,今年来首次跌穿2万元;广州网签成交均价环比下跌2.16%,连续4个月逐月下降。
然而,此一地房价受到抑制,而彼一地房价受到激发。例如,一些不限购的中小城市楼市渐趋火热。据权威部门监测,3月份,51个未实施限购的城市新建商品住房成交面积同比增长。业内人士认为,房价走势出现了“按下葫芦起来瓢”的复杂局面。
记者在广东调查发现,2010年10月,广州出台限购政策,而不在限购范围的增城房价四个月上涨近四成。肇庆2月房价上涨一成多,有的重点楼盘购买者中外地人甚至超过本地人。
业内人士认为,楼市调控一年来,打击过度投机效果明显,但房地产价格从总体上看,是涨跌互现,呈胶着和相持状态,调控进入了攻坚阶段。
预期
看涨有所动摇,看跌比较谨慎
记者调查发现,随着中央不断加大楼市调控力度,去年4月中旬以前的楼市预期已被打破,认为房价只涨不跌的人明显减少,一些人改变了过去的看法,认为房价“多少会跌一些”。一季度央行在全国50个城市进行的2万户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显示,对调控后房价走势,近20%居民持“下降”预期,33%预测房价将“保持稳定”。
业内人士指出,尽管购买预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扭转,但是要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预期,还需要进一步加大调控力度。
复旦大学住房政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陈杰认为,调控不能把眼光全部盯着房价,要抑制不合理需求、增加供给总量、改善供给结构,加快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和供应。
长期从事房地产研究的南开大学教授曹振良说,从更长远看,“房价收入比”是房价调控的最关键最要害的指标,政府在控房价同时要加快中低收入群体收入增长步伐,同时尽早研究办法让地方尽早摆脱“土地财政”,增强地方政府“控制房价”的内生动力。
利多
保障房前景好,八千亿待落实
作为政府调控房地产市场的“利器”,本轮楼市调控将加快保障房供应提高到前所未有高度。按照计划,今年将开工建设1000万套保障房,比去年实际开工的套数大幅增加72%。住建部与各省区市和计划单列市签订保障性住房目标责任书,制定了严格的开工时间表和问责制,各地也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
据了解,1000万套保障房约需投入资金1.3万亿元,而其中约8000亿元需通过社会机构投入等进行融资。建银精瑞资本集团董事长李晓东认为,要吸引更多社会资金进入保障房领域,还需配套政策支持,并增强政策的持续性。例如给予税收优惠或减免,改变对基金公司和个人投资者“双重征税”的问题;给予企业政策性长期贷款和一定的财政贴息,并允许银行、' 信托、保险等理财产品投资于公租房基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