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拥有私人轿车,价值在20万以上;
4。拥有高尔夫球俱乐部会员卡;
5。拥有企业规模(企业营业执照注册资本100万以上)或员工15人以上;
6。在上市
公司、中国知名品牌企业、地方知名品牌企业、中国企业规模排行榜前500上榜企业或跨国公司代表处、三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单位中担任董事、董事长、监事长、总监、副总经理、总经理或总裁的人士;7。担任地级市以上工商联、青年企业家协会或其他类似组织领导的委员;
8。是EMBA(高级经理工商管理硕士)班就读学员;
9。拥有私人服务人员(私人医生、律师和保健护士);
10。名牌大学或著名研究机构中的博导、学科带头人。知名的、有成功历史的自由职业者或专业人士。
《福布斯》中国中产定义:年入1万—6万美元
1. 生活在城里
2. 25到45岁间
3. 有大学学位
4. 专业人士和企业家
5。年入1万—6万美元
美国人眼中的中产6大标准:有房有车可度假
1。是否拥有住宅,房奴不算
2。是否拥有汽车,豪车优先
3. 子女是否能接受良好的大学教育
4. 是否有退休保障,保持工作时80%的收入
5. 是否有医疗保险,要让大病大灾有保障
6。家庭是否有度假,每年至少两周的带薪休假
国内外专家对此意见不一七指标看你是否属中产
生活在城里,年龄在25至45岁之间,拥有大学学位,是各行各业的专业人士和企业家,年收入在1万到6万美元……今晨《福布斯》中文专栏作家为中国中产阶级下了这样一个定义。
文章称,以此为标准,2010年中国中产阶级超过3亿,大于美国的总人口数。文章还质疑了中国中产阶级定义中的一些误区。
误区一:收入[收入多少算中产?5万元还是50万元?]
三分之一收入能自由支配
关于中产阶级的定义,经济学家们尚无定论。文章称,定义中国中产阶级是一件令人困惑的事情,而最常用的定义是以收入为标准。
按照麦肯锡全球研究所下的定义,中国中产阶级是那些年收入(按购买力算)在1.35万到5.39万美元(约合9万到36万元人民币)之间的人。而国家统计局则将中产阶级定义为年收入在7250-62500美元(约合5万-42万元人民币)之间。
文章称,这些数字不仅差别很大,而且有误导性。中国的生活成本与西方有很大不同。一个人如果每月赚1000美元,他在中国能过上不错的生活,但在美国就不行。
因此文章认为,在中国年收入在1万到6万美元,都可能当上中产,但衡量中产阶层永恒不变的标准是,能不能拿出收入的三分之一进行自由支配消费。
误区二:职业[蓝领没有中产?]
各行各业都有中产阶层
除了以收入为衡量标准外,文章还质疑了南京大学周晓虹教授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对中产阶级的职业定义――管理和技术行业的专业人士、企业家、私营企业主和公务员。
文章称,与美国不同,中国中产阶级集中在大城市,相对西方中产阶级更年轻。在一定程度上,中产阶级是一个西方概念,中国人对其存在误读。
他们认为,西方中产阶级都是有房有车,能经常旅游度假,都是有礼貌、有高品位的生活方式。其实那些低技能行业里也有很多中产阶级。工人、农民中也有中产,比如中高级技师,他们是“蓝领”里的“白领”。
对比国内
看职业、收入和学历
今年年初,社科院社会学所“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研究”课题组的研究成果认为,中国中产阶层已达就业人口的23%,北京、上海等大城市40%都是中产,中产阶层正以每年一个百分点的速度扩大。
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教授、《当代中国社会结构》一书主编陆学艺在接受采访时指出,他们的划分标准一是看职业,比如国家管理者、私营企业主、
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
办事人员、个体工商户等。
这样一来,不仅教员、医生、护士、记者、编辑,就连工人和农民中的专业技术人员都成了中产。
其次要看经济收入和文化水平。不过,在陆学艺看来,光看收入是不行的,“北京一些出租车司机比我收入还高,但他是工人,我是中产。所以主要还是看职业。”
中国中产标准
1收入及财富水平:个人年收入6万以上
2学历:具有中等以上国民教育学历水平
3劳动方式:从事以脑力劳动为主的职业。
4就业能力:具有专业技术资格,职业具有较高回报
5职业权力:有一定的调度权及发言建议权
6生活方式:中等以上消费水平,有丰富的精神文化需求
7中产阶级至少有一套房子,多数有一辆车子
(注:以上为记者综合各机构对中产的标准)
网友将心中的中产阶层做出如下描述:
1 年收入20万元以上。
3 有度假小屋或别墅以及一辆看上去不错的车,跟人合买的也算。
4 有丰富的夜生活,通常是商务谈判或者听音乐会。
5 有外国身份或者至少在外国待过三年以上。
6 知道各种礼仪,风格是美式的,但心里崇拜欧洲。
7 知道最新上演的歌剧和芭蕾舞剧。
8 谈话中经常夹杂外语单词,听众不懂再用中文解释。
9 着装随便,但不是普通的随便,而是一种非常刻意的随便。
中国中产阶层生活“下流”化
2005年1月,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一份调查结论,称年收入6万~50万元都算是中产阶层,也就是说月入5000元就能跻身中产。
如今,房价飙升,CPI疯涨,月入5000元,连一平方米的房子都买不到。
越来越多的人不再认为自己是中产,他们的生活正呈现“下流化”趋势。
不过,今年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让百姓更多地享受到经济增长的福利。
过去,康林逛丹尼斯,经常出入咖啡厅,生活很小资。如今,她“堕落”到去黄河路批发市场买衣服,到地摊消费。
这一切改变,都从她买房开始。有学者指出,中国的中产阶层正在“被分化”。从物质上讲,“一套房子消灭一个中产”在高涨的房价中逐渐成了现实。
她是中产
旅游、购物、娱乐一个都不少
2006年,康林毕业于北京一所高校。工作后,她在郑州月收入5000元,算得上是白领一族,生活也过得有声有色。
在很多人眼里,她是典型的“小资”,时尚、新锐、有情调。闲着没事时,常去咖啡厅喝咖啡,电影院有新片上映她总是最先看,几乎每星期都会去西餐厅吃顿大餐,买衣服更是毫不吝啬,商场里上千元的衣服,只要她看上了,眼睛都不眨一下。
时不时地,康林会去唱下KTV,或者泡吧,每晚动辄三四百元。因为经常去唱歌,她对王菲的歌模仿得已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
每年,康林还喜欢来一趟固定旅行,云南大理、西双版纳、杭州、三亚等很多地方她都跑遍了
2005年1月,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一份调查结论称,“6万元~50万元,这是界定我国城市中等收入群体家庭收入(以家庭平均人口三人计算)的标准”。
去年,郑州也有媒体报道称,月入5000元应该算作中产阶层。按照这个标准,早在几年前,康林就是个典型的中产了。
生活改变
买房成了“分水岭”
去年7月,一套房子,改变了康林的生活。
2010年,她决定走进婚姻殿堂,打算买一套房子在郑州安家。
此时的房价,已从2005年的2500元1平方米上涨到了7000多元/平方米。
她跑遍郑州市,一套一套看房子,位置好点的楼盘房价已在8000元/平方米了,同时,房贷7折优惠提高到了8.5折,首付由两成变成了三成。
她算了算,买套100平方米的房子,总价在70万元左右,首付要20余万元。
他们从家里凑了十几万元,加上自己的一点存款,在管城区买了三居室。
今年7月份交房,她和男友一边攒钱准备装修,一边要还房贷,还要付房租,一个月下来,光房租加房贷就要3000多元。
“太可怕了,每天一睁眼大半个月的工资就没了。”康林从未觉得压力如此之大。
“想想过去去KTV,一晚上消费三四百,真是不可思议。”买房大半年了,康林没再去泡过吧,没去唱过KTV.
物价上涨
压力从餐桌扩展到生活的各个方面
今年,全国大旱的情况下,粮价上涨已传导到了终端饭馆、市民餐桌上。
去超市买东西时康林发现,去年2.5元/斤的东北大米,现在已卖到了2.8元/斤,一袋面粉由半年前的70多元涨到80多元。
超市里,青菜和水果更是贵得很,3元一斤的青菜很难买到。康林买了一把香菜、一把小葱和3个西红柿,一下花了21元。她本想买点水果,一看价格只好作罢,猕猴桃7块多一斤,苹果5块多一斤,吃不起啊。
如今,没涨价的就要数馒头了,以前一元4个,现在仍然是一元4个,但个头明显小了许多。以前,康林晚上吃一个馒头就饱了,现在经常要吃俩。
1月份,全省CPI同比上涨5.3%,比去年12月上涨了0.9%。有媒体报道称,今年CPI上涨压力仍然较大。
一个对比
疯涨的CPI和原地踏步的工资
“5年了,生活变化很大,但工资却还在原地踏步。”提起工资,康林很郁闷。
这5年中,康林的工作岗位一直在变,但她的工资却没怎么变化。
其实,不止康林有这样的感慨。
来自郑州市统计局的数字显示,2010年郑州全市的国民生产总值达到4000亿元,比上年增长了13%;市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897元,比上年增长10.4%。过去5年,郑州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幅度大部分时间都高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幅。
在河南省商业经济学会秘书长宋向清看来,这说明老百姓的收入增长速度,没有与政府收入增长速度同步。在物价水平不断攀升的情况下,会一定程度影响到居民生活水平。
中国社科院发布报告称,1990年~2005年,我国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例从53.4%降到41.4%,降了12个百分点。企业利润的大幅增加,在相当程度上以职工的低收入为代价。
中产“腰粗” 社会才稳定
什么是中产阶层?在郑州月入多少才能称得上是“中产”?
河南商报联合新浪河南进行的调查显示,六成人认为,在郑州,当前月收入8000元~1万元才能算中产阶层。
不过,在高房价和高物价的轰炸下,部分中产阶层备感压力,有人甚至“跌出”中产。
专家认为,中产阶层是社会的中坚,是消费的主力军,壮大中产阶层队伍,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社会结构,才最利于社会稳定。
六成人认为月入8000元以上才算中产
物价涨了,中产的标准也随之水涨船高。
商报调查显示,六成人认为月收入8000元以上算中产阶层;33.3%的市民认为,月收入1万到两万才能跻身中产阶层行列。
从调查情况来看,5000元的标准确实陈旧了,没有人认为月入5000元算中产,8.3%的网友认为,月收入5000元以上8000元以下可以算是中产。
和河南商报调查相对应的是,大河网上有网友算了笔账:月入1000~1500元,你连衣服都穿不起,可以裸奔;月入1500~2000元,城中村就是你的家,除非你爸叫李刚……月入4000~5000元,扎根发芽,等35岁以后吧;月入5000元以上, 你还可以畅想一下未来。
溯源
什么原因导致中产“下流化”
你觉得什么原因导致了中产阶层的“下流化”?
37%的人认为是通货膨胀、物价攀升导致了“下流化”,37.1%的人认为是高房价导致“下流化”,18.5%的人认为是收入分配不合理导致“下流化”,还有7.4%的人认为是自身原因导致。
在河南省商业经济学会秘书长宋向清看来,政府更应该还富于民,控制好高房价和高物价,这样才能让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中产队伍。
1'>2'>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