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前文的分析,我们看到20年来沪深股市运行的基本脉络与投资者的行为特征,由此,我们可以归纳出股市形式与内容之间的对应关系。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点:其一,从市场轨迹看,股市表现为牛市急促、短暂,即来得猛,去得快;其二,从投资结果看,投资者迷恋赚快钱,但结果往往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这种看起来不搭界的关系有着逻辑上的紧密联系。
乍一看,股市的运行轨迹与投资者行为之间的关系,颇类似于“鸡与蛋”循环,因果之间有点说不清道不明的味道。不过,见证20年的股市历史,它们之间的缘由还是较为清晰的,至少不像“鸡与蛋”那样暧昧。可以肯定的是,市场环境是先于市场本身的,也是先有一级市场,然后才有二级市场,是市场的存在引发了投资者的选择与应对。按照行为科学的解释,投资者的反应与应对是适应性的,绝不会无中生有。因此,用好赌来解释A股市场的波动与投资者的处境则是唯心的,脱离不了先验的窠臼。
从行为科学的角度来看,人类行为是经验的结果,是通过矫正而积累起来的优选模式,目的是调适行动以适合客观条件从而实现其主观目的,因此,20多年来,存在于投资者身上的一些具有规律性的行为之所以能够循环往复,持续下来,一定是客观条件使然。而行为的改变有赖于外围环境的变化,以致人们主动调适自己的行动以配合变化了的条件。跌宕起伏的指数、从终点回到起点的股价、以及嗜好概念股与低价股的偏向等等颇具时代烙印与中国特色的市场风景,一定是这块土壤开出的恶之花。
本质上,投资股市的目的是为了获取较高的回报,而回报则来源于上市公司。因此,宏观经济环境是投资者必须考量的因素之一,与回报有直接关系的上市公司更是不可忽视的。就此而言,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解剖投资者行为特征所具有的归属性。
从外围条件看,改革开放的宏观环境奠定了股市运行的基本方向,为股市注入了新鲜血液。百业待兴的经济、体量弱小的经济规模、开放性的市场取向改革决定了股市大体向好、稳中有进的基本趋势,也是主导股市走势的基础性力量。但是,作为初创的' 新兴市场,股市不得不承受因规则的修正与完善而产生的冲击。而且,就影响程度而言,关联更紧密的因素对股市的影响更直接,也更明显。因此,1996年之前,股市大起大落的主要原因是制度性的,与宏观经济关系不大。那个时候,投资者担心的不是来自上市公司的效率与回报,而是股市本身是否合法,能不能被最终接纳,会否半途夭折。1995年之前,' 上证指数在短短4年时间内在100点~1500点之间跑了两个来回,远不是经济因素可以解释的,虽然1993年中国经济被严重的通胀所困扰,似乎对上市公司经营极其不利。
1994年之后,沪深股市虽然也曲折不断,波浪起伏,但基本上呈现螺旋上升态势。这样的局面一直维持到2001年见顶。可以说,这7年,股市身份问题基本消解,宏观经济的大环境也不错。这期间,左右股市走势的主要因素:一是市场政策的变化与调整;二是上市公司本身的经营情况。
而2001年至2005年的大调整则主要缘于国有股问题困扰。在' 中小板、' 创业板之前,沪深股市中上市公司的绝大多数是国有和国有控股公司,其股份占整体股份的比例接近70%。巨量国有股与法人股将以何种方式解禁流通,这样的流通会给市场带来怎样的影响,在具体方案没有明确的情况下,对市场所具有的杀伤力是难以估量的。而一旦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逐渐清晰明朗,其所具有的正能量则成为2007年大牛市的催发剂。由此,我们也看到了政策在A股市场所散发的巨大魔力。政策' target='_blank' >张力在任何地方都存在。但是,国内投资者似乎尤其能放大政策的投影。这一方面缘于长期的政策禁锢与政策压抑;另一方面与改革时代投资者特有的政策幻化能力有关。而过度幻化恰恰是欠理性、不成熟的表现。与股权分置改革所产生的巨大能量类似,政策变动所具有的魔力一直是主导股市格局的基本力量。这既是改革时代的社会特色,也是政策被过度解读使然。股市扩容、暂停' 新股发行、重组新政、信贷政策调整、房地产政策调整、新市场的开辟、货币政策变化……诸如此类,都对股市产生莫大(博客,微博)影响。
如果说股市必然受制于宏观经济,股价必然受制于公司经营,那么,那些背离经济基本面与企业' 业绩的市场表现只能用非经济的因素来解释。如此,我们便可以估摸出中国股市受制于非经济因素的严重程度。欧美成熟股市的估值一般不超过25倍市盈率(PE)水平。在国际资本自由流动的背景下,任何过高的估值都不可能长期存在。然而,中国股市的整体估值远远高于25倍PE。由此,我们可以将高出部分看做是非经济因素的回报。如上所述,非经济因素最主要的还是政策及其衍生物。因此,过高的估值不过是市场的幻影,潜藏着巨大的风险。这种风险最后变成了吞噬社会财富的黑洞,千千万万的投资者葬身于这个黑洞。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非经济因素对股价的影响具有双刃性鼓励市场的政策会使得股价高估,而管制市场的政策也会使得股价低估,这就是中国股市大起大落的根本原因。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