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8391752892

超高收益率料难持续顺水鱼财经

核心摘要: 本报记者 陈莹莹 张朝晖 “3天的预期年化收益率为6.3%!”近期,一些商业就“超短高收益”银行理财产品展开营销,引发轩然大波。有的理财产品对于部分认购金额高的客户甚至承诺8%的预期年化收益率。这是当前活期存款利率的16倍!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某些短期理财产品的超高收益率,主要是由于商业银行为冲存贷比指标考核而进行的“让利”促销,这种超高收益不可持续。长期而言,购买短期理财产品的综合收益率也难言能百分之
外汇期货股票比特币交易

本报记者 陈莹莹 张朝晖

“3天' 理财产品的预期年化收益率为6.3%!”近期,一些商业' 银行就“超短高收益银行理财产品展开营销,引发轩然大波。有的理财产品对于部分认购金额高的客户甚至承诺8%的预期年化收益率。这是当前活期存款利率的16倍!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某些短期理财产品的超高收益率,主要是由于商业银行为冲存贷比指标考核而进行的“让利”促销,这种超高收益不可持续。长期而言,购买短期理财产品的综合收益率也难言能百分之百跑赢通胀水平。

<a银行市场周刊 src="http://img.hexun.com/2011-05-20/129793707.jpg" width=104 height=90>银行周刊:
刷卡费率酝酿下调 支付行业或迎寒冬 银行业2011年八大星闻 收益全线超5% 银行卡刷卡费率酝酿下调 利率市场化或令银行少赚一半 和讯网信用卡频道正式上线

半年发行额超去年全年

普益财富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约8.25万亿元,而去年全年只有7.05万亿元。据Wind数据统计,6月20日到30日,发行和准备发行的银行理财产品高达265款。其中,91款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超过5%,5款超过7%。这些产品以超短期产品居多。

某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财经理郑平(化名)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近期层出不穷的高收益“超短期理财产品”,其实是银行让利给客户,目的是为了冲刺6月底的“存贷比”考核,因为短期理财产品的“隐性投资期”正好可以满足银行的部分存款需求。

他表示,与不能完成存贷款考核指标相比,商业银行宁愿舍弃部分利润。“买理财产品就应该赶在月末拉存款的时候,因为这时银行投资者收益率往往会高于平常,非常划算。”

郑平称,进入二季度以来,各商业银行发行的银行理财产品越来越多,预期年化收益率逐渐走高,认购额起点也越来越低。“比如同类型的理财产品,上季度的认购额起点是50万,现在基本是10万了。针对那些' 私人银行的大客户,资金量巨大的话,预期年化收益还可以谈,多的甚至可以达8%。”

' 中国银行个人金融总部投资顾问张炜表示,商业银行大发理财产品,一方面可以满足揽存需求;另一方面将理财资金投入到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可以获得高收益率,即使扣除给客户的预期收益率,商业银行也肯定赚钱。“某些产品的预期收益率高,超出存款利率,但只要低于贷款利率银行还是赚钱的,只不过存贷利差缩小了,银行赚得少了一些而已。毕竟现在的存款利率和通胀相比还是太低了,对客户的吸引力不大。”

恶性竞争苗头初现

银行理财产品的快速膨胀引起了监管部门的注意。' 银监会相关负责人指出,一些违规操作可能成为绕过监管的吸存手段,将影响存贷比指标考核。银监会6月29日宣布将对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进行整治,同时发布《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办法公开征求意见稿》。在征求意见稿中,银监会明确规定商业银行销售理财产品时,必须对客户说明最不利投资情形和结果。

郑平说,一般银行财经理都尽到了风险告知义务,比如提示可能不保本。他介绍,“反正银行给我们传递的信息就是可以达到预期收益率,我现在每天都至少卖几百万产品,还没有出现什么问题。”

郑平也坦言,如果是那些风险等级较高的产品,确实可能出现达不到预期收益率的情况。但那种产品很少,每个银行都有自己的风险评级系统,投资方面通常较谨慎。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银行推出的许多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高,反映出全社会资金成本的提升。而且,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标的,通常都是银行筛选过的,风险可控性较强。

郑平表示,“最近各银行发的理财产品太多太密集,不排除有时为了留住客户,和其他银行竞争,就把最好的那笔帐算给客户看,有点变相"恶性竞争"的意思。”

并非都能“跑赢通胀”

跑不过刘翔,但要跑赢CPI。这是几年前讲述居民理财的一句流行语。郑平直言,目前许多超短期理财产品收益率“虚高”,是基于某些特定时点。长期来看,这种高收益趋势不可能持续。

张炜表示,目前大部分的银行理财产品仍以中短期为主,主要是流动性管理和规避风险的需求,预期收益率一般都能高于同期存款利率,可以在一程度上对冲通胀对客户资产带来的损失。而当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飙升时,不少产品也能在产品投资期限内明显跑赢通胀。

但由于产品期限不长,投资者购买短期理财需要频繁地在不同产品之间转换,加大了投资者的寻找成本和产品转移成本,从较长周期看肯定会拖累收益率水平,长期而言往往难以跑赢通胀。

实际上,理财产品虽多,但能跑赢CPI的却没有多少。3月、4月、5月CPI涨幅分别达5.4%、5.3%、5.5%,据普益财富数据统计,在16家' 上市银行今年年初投资仍在运行和已经到期的理财产品中,93%的产品无法跑赢CPI银行理财人士也提醒,靠单一的理财产品对抗通胀并不靠谱。

(责任编辑:admin)
下一篇:

天风证券:淘金5G新基建 智慧路灯有望撬开千亿新市场顺水鱼财经

上一篇:

投资前要弄清四个问题顺水鱼财经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