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8391752892

科龙重组谜局 让周厚健头疼的不止债务危机顺水鱼财经

核心摘要: 在中国近30年的企业史上,还没有哪家曾经辉煌过的企业像科龙这样命运多舛。 2008年2月20日,ST科龙(000921.SZ,下称科龙)发布《收购报告书》称:收购人海信空调拟通过认购ST科龙定向发行股份(A股),将其旗下全部白色家电资产及业务注入科龙。本次发行完成后,海信空调持有的股权比例将由24.08%提高到44.46%。对此,有分析人士认为,此次海信注资科龙,标志着海信对科龙长达两年多的整合进入关键性阶段。<
外汇期货股票比特币交易

在中国近30年的企业史上,还没有哪家曾经辉煌过的企业像科龙这样命运多舛。

2008年2月20日,ST科龙(000921.SZ,下称科龙)发布《收购报告书》称:收购人海信空调拟通过认购ST科龙定向发行股份(A股),将其旗下全部白色家电资产及业务注入科龙。本次发行完成后,海信空调持有的股权比例将由24.08%提高到44.46%。对此,有分析人士认为,此次海信注资科龙,标志着海信对科龙长达两年多的整合进入关键性阶段。

而海信的这次注资,也让深陷“卖地扭亏”等负面新闻困扰的科龙前景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债务危机

事实上,从1998年12月曾经带领科龙走向辉煌的掌门人潘宁被无故免职以来,这家饱受地方政府操控、在产权改革上止步的企业便陷入了真正的危机之中。在潘宁时代,科龙是一家被誉为中国家电企业最具高科技特质的企业,1997年曾被香港《亚洲货币》杂志评为中国最佳管理公司和中国最佳投资者关系公司,科龙空调、容声冰箱也是当时白电领域响当当的品牌,然而伴随着潘宁时代的结束,此后的科龙走马灯似的更换主帅:王国端、屈云波、徐铁锋,到了2000年,这种危机戏剧性地爆发,该年科龙报亏6.78亿元。而2001年“资本大鳄”顾雏军的入主则进一步掏空了科龙,2005年,科龙巨亏达到天文数字般的36.93亿元。

同样是2005年,一心想挑战同城企业海尔的海信成为科龙的最新接盘者。对于海信集团的掌门人周厚健来说,与海尔相比,白电领域的短板一直让他耿耿于怀。在知名家电专家陆刃波看来,当时的科龙在冰箱方面是数一数二的,在空调方面也进了前三名,正好弥补海信在白电领域的短板,因此周厚健对科龙的收购,在战略上显然是正确的,但是让一向以稳健经营著称的周厚健没有想到的是,入主科龙以后的滋味显然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美妙。据原海信集团副总裁现任科龙集团总裁的汤业国介绍,在2005年9月海信入主科龙的时候,“科龙流动负债总额高达60多亿元,其中包括23亿的银行贷款和24亿元的供应商欠款”。

很明显,经过顾雏军一系列的资本腾挪,留给海信的科龙是一个深陷债务危机的烂摊子,而错综复杂的债务问题使海信入主后的科龙陷入持续亏损并面临退市的风险。在2006年接受采访时,周厚健曾向媒体大吐苦水说,当初对收购科龙的预期底线是2005年年底,最迟不晚于2006年3月,但直到2006年12月14日,海信才完成收购科龙26.43%股权的过户手续。“如果早知道要拖这么久,我不会同意这起收购。”周厚健坦言。

事实上,科龙让周厚健头疼的还不止债务危机那么简单。

文化冲突

熟悉企业并购的人知道,通过资本的手段进入一家企业容易,但并购以后面临的整合难度却往往超出人们的想象,特别是企业文化方面的整合更是难点,一个鲜明的例子是,TCL并购汤姆逊彩电业务的失败,除了对彩电由CRT时代过渡到平板时代的判断失误之外,企业文化方面的冲突导致重组成本提升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对于海信来说,企业文化方面的整合同样困难。我们看到,一方面是海信强势入主科龙,从2006年6月起,对科龙的高管进行一系列的大换血,在科龙的现任董事中除了科龙电器原副总裁林澜之外,其余都是清一色的海信人;另一方面,由于种种原因,科龙的原有高层和中层管理人员大批流失。

近期推荐:
和讯科技股 新股专题汇总 财报: 指数
1'>2'>下一页 (责任编辑:孙立彬)

下一篇:

天风证券:淘金5G新基建 智慧路灯有望撬开千亿新市场顺水鱼财经

上一篇:

P2P到底有多火?新三板网贷平台实控人一年赚2亿“吸金”能力不输比特币顺水鱼财经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