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7年我国全年出生人口1723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2.43‰。相比2016年全年出生人口1786万人、出生率12.95‰,2017年我国出生人口数量和出生率两个指标同时出现下降。
尽管我国2017年出生人口数量有所下降,但二孩数量却进一步上升至883万人,比2016年增加了162万人。二孩占全部出生人口的比重高达51.2%,比2016年提高了11%。这是自2016年我国正式实施“全面二孩”生育政策以来,首次出现二孩出生数超过一孩出生数的情况。
也就是说,出生人口的总体下降,并不是因为适龄夫妇二孩生育意愿不够,而是很多夫妇连一孩都没有生育。
从20世纪70年代实行计划生育开始,中国的出生率逐渐下降,到本世纪下降至1.5%以下。
为" 何一孩生育数量出现下降?
首先,从数字方面来看,由于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育龄妇女人数呈现逐年减少趋势,2017年15至49岁育龄妇女人数比2016年减少400万人,其中20至29岁生育旺盛期育龄妇女人数减少近600万人。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我国妇女初婚和初育年龄也呈现不断推迟的趋势,这些因素使得2017年我国一孩数量出现下降。
其次,民众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受经济社会因素影响也更加明显。调查显示,民众不打算再生育的原因主要是养育成本高、托育服务短缺、女性职业发展压力大等。
不少网民吐槽表示:“生娃前是基本小康,生娃后又穷了”、“现代人生活压力大,自己都养不起,何谈小孩”、“怕公司白眼,怕没人带孩子”……
根据2016年的媒体公开数据,粗略测算,养大一个孩子至少得花70万元左右。如果你生活在一线城市花费会更高,70万元是远远不够的,例如,在养育孩子成本排名前十的北上广深,养一个孩子的平均成本大致都在二百万元以上。
说到生活的压力,就不得不说说房价了。从2017年的房价收入比来看,我们就不难理解那些背着沉重房贷的年轻人为何连生一孩的勇气都没有了。
如图所示,房价收入比最高的是深圳,如果你在深圳的年薪达到了平均水平,不吃不喝在深圳买一套标准大小的房子,需要40.7年,在北京要33.4年,在上海要31.8年,在厦门要30.4年……不要说养育成本、托育服务等这些因素了,光是上了天的房价就要让多少育龄妇女因生活压力对生娃这件事望而却步。
最后,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提升,群众对于自我实现的要求日趋增高,生育率下降是自然规律,一孩生育率也会随之下降。
人口减少将带来哪些影响?
出生率下降正导致中国人口迅速老化、劳动力短缺,这使得中国正在承受更沉重的社会服务负担。可以预见,中国在未来20年内将成为老龄化程度和养老负担最高的国家之一,而且情况会不断恶化,这将严重拖累国家财政和经济活力。
低生育率带来的老龄化危机最直接的体现是养老金体系入不敷出。养老金体系的本质,是以工作者缴纳的养老保费来支付老年人福利。随着老龄化加深,一方面,老年人增多,推高养老金支出;另一方面,工作者减少,降低养老金收入。出路只有延迟退休年龄、减少老人福利,或者提高工作者的保费。
更严重的是,目前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比例只有16%左右,未来几十年会一路上升到40%,甚至50%左右。而现在就已有多个省份的养老金出现了“入不敷出”的状况,如果此刻就感受到老龄化的不可承受之重,未来该怎么办?
社会老龄化危机的同时,消费和生产也将同步缩减。因为老年人的消费意愿低,消费萎缩可能快于收入萎缩,引发通货紧缩。同时,家庭累积的名义财富将泡沫化,可能表现为投资收益低下和房地产市场长期低迷。基础设施更新步伐也将放缓甚至停滞,已有的基础设施将面临老化,规模效应下降。
此外,低生育率还会削弱未来创新和创业的活力。长期低生育率不仅减少年轻人的比例,也减少他们的创新动力,让整个经济患上“老年病”。
如果低生育率长期持续,最终将会削弱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如果人口颓势无法挽回,在扣除技术进步的因素后,中国的经济规模将不断萎缩,规模效应持续弱化;到本世纪末,中国最终将丧失综合性产业优势,国力全面衰退,人均GDP也会受到负面影响。
东北的今天会是中国的明天吗?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我国经济增长最为低迷的是东北地区。辽宁、黑龙江、吉林的GDP增速在2015年分别为全国倒数第一、第三、第四位;2016年,辽宁甚至出现了经济倒退的现象,GDP同比减少2.5%;2017年前三季度,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的GDP增速依旧不尽如人意,分别排名全国倒数第一、第四和第六位。
虽然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很多,但最根本的恐怕是东北严峻的人口形势。东北的生育率在全国垫底,长期处于1.0左右的水平。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一个如此大的区域长时间处于如此低的生育水平。此外,东北还伴随着空前严重的少子化,以及另东北经济雪上加霜的人口外流。
实际上,东北的人口危机只是开始,未来还会越发严重。尽管早年振兴东北的投资延缓了其衰败的过程,但东北经济长期萎靡乃至萎缩的可能性仍然较大。
放眼全国,我国的低生育状态要比东北滞后若干年。除非生育水平能大幅提升,否则东北的今天可能会成为全国的明天。
2017年2月,国家卫计委印发《“十三五”全国计划生育事业发展规划》,其中明确要求,到2020年中国生育率要从2015年的1.6回升到1.8的水平,年均自然增长率保持在6‰左右。
可是如何提高生育率,或者更直白的说,如何让更多的育龄妇女愿意生育“一孩”呢?这需要相关部门出台更多的工作与家庭政策,包括提供负担得起的优质儿童照料与儿童早期教育、灵活的工作时间、父母假、家庭假等。另外,社会基础设施的完善也能够促进生育率的提高,因此也需要加大相关社会基础设施的投资。
【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投资界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投资界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得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