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滔 绘
》主持人说
你有手机吗?只要你有手机大概就逃脱不了被短信骚扰。不外乎推销房产、商铺、黄金、理财产品、股票 等等,一天收到三五条短信尚可忍受,如果一天收到数十条真正叫不堪其扰了。正因为这样的短信多,可以想见一定有不少投资者是相信的,不然这些“投资经理或基金经理”们难道舍得这庞大的短信费用?不过呢,请谨记警方提示:不应轻信手机短信,不要随便泄露家庭、身份及财务等相关基本信息。
经济危机中保护金钱才重要 黄金才是金钱巴菲特索罗斯理财秘诀 银行理财产品 收益稳健一枝独秀 风险 有钱人在买什么?赶紧跟上
“短线黑马,盘中涨停,开盘就买******。”这是每天8点半我的morningcal。
9点多,新的短信又来了。“盘前推荐的股票 现已强力拉升,现价买入……”
电话铃响起,“请问你家里有人买股票 吗?现在有个很好的机会……”
下午刚到办公室,恰好一波跳水。跳水两秒后,手机响起。“刚才大盘跌破了关键点位,这个时候可以买股票 了。”
“小姐,黄金做吗,买了必赚的……”“' 期货要开户吗?”“' 美股开户现在手续费很低……”
晕啊,每天都有很多这样的电话和短信。特别是在行情要起来又没起来的时候。口气确定激情万分,和电视购物一个腔调。
可是……可是……问题是如果他们都那么确定能赚到钱,为什么每天要打出无数个电话通知全世界?为什么他们自己还没富起来呢?
同样相类似的是满电视的经济
学家' 股评家。他们每月赚钱靠的是他们的学历背景,并不是资本所得。就算相信他们推荐的品种,又怎么知道他们第二天有没有抛?一直在采编一线工作,专家的意见和市场的真实情况差距不是一点点。' 易宪容、'谢国忠就是多年的坚定的看空看错房市,那又如何?谁也没说经济学家一定要看对。苦的只是听了他们话的人。
在我看来,很多经济学家的市场感觉远不及一些学历并不高的黄牛和生意人。经济学家说错了,工资照样领的,生存不受影响。而一些黄牛和家庭主妇,由于没有找到好工作,对钱对市场有着本能的、超乎灵敏的嗅觉,因为这是他们的生存之道。多年来扎扎实实,一波一波做起来。经历几轮牛熊,这些都是来自于书本的经济学家无法比拟的。
面对纷纷扰扰的经济信息,与其听信陌生的短信和电话,与其相信不认识的股评家经济学家,还不如看看周围知根知底的亲戚邻居、同事同学中比我有钱的人在买什么?赶紧跟上。
记者 金蕴
被一大堆房产中介常常“问候”
前些日子,话题人物郑渊洁又跟垃圾短信铆上了,用两部不同运营商的手机来比拼收到垃圾短信的数量,“比赛期”的最后一条是“龙脉昌平,依山傍水之地,私享一座山的北欧……”
确实,房产方面的广告现在已经成了我手机里的短信“主力”了,一周至少能收到个十条、八条的。什么“高铁沿线旺铺”、“海南一线湖景豪庭”、“珍藏现房”、“不限购不限贷”,变着法儿地摆出各种各样的噱头。自从去年4月房地产严格调控后,这样的垃圾短信有增无减,尤其是外地的房产项目特别多,看来房子确实难卖了。
短信虽然有点烦,收到后随手一删也就算了,最怕的还是中介公司死缠烂打的电话。某日正在办公室工作,接到一个电话,对话过程几乎是一出小品。“××女士吗,您××小区的房子,月租金多少呀?”“早就有租客了,现在没有房子要出租。”“他们租期到什么时候,可以提前挂出来。”“长期租约,不需要挂。”“那你想卖掉吗,可以带租约出售的?”“不卖。”
“那你可以考虑买一手房吗,我手里有好几个笋盘。”
“不买,被限购了。”
“还有几个很有潜力的商铺,不限购的。”
“没有钱!”
“商铺和商业地产可以帮申请贷款的。”
“不租!不卖!不买!没钱!还不出贷款!”
在以近似咆哮体的回复挂掉电话后,周围的人会心大笑。这样的电话偶尔为之也就罢了,问题是自从几年前因租房在一家中介那儿留过一次手机号码后,我的号码就成了公开资源,被一大堆从未接触过的中介时常“问候”。限于诸多原因我又不便更换号码,各家中介的电话号码多变,设置黑名单也无法完全拦截,真有些不堪其扰。
无论是短信还是电话,这真叫病急乱投医,但这样随机捕捉客户的方法实在是弊大于利。在如今的“限购时代”,买一套房要比过去慎重许多倍,更重视围绕自己的生活半径和经济能力选房,这样的滥发短信、电话兜售能起到的作用实在有限。这不禁又让我想起了去年底保监会的禁止保险营销员盲目拨打陌生客户电话的举措,对于房地产企业和房产中介,相关管理部门也应该学学保监会,规范其营销行为,制止这种扰民现象的蔓延。
丁艳芳
或可做一个听风者
“周末好,有朋友问我,一天该吃多少次水果为好呢?最新科学研究证明,每天至少吃5次蔬菜和水果,总量大约500克,就可以满足身体需要了。”
看到这样的短信时,你会有什么想法?我当时是感觉暖暖的,心想我那堆狐朋狗友里怎么出现一位如此贴心的人物。再接着往下读“预约产品提醒101198,14天4.1%,婷婷送上。”原来又是那位' howImage('stock','1_600036',this,event,'1770') 招商银行(' 600036,' 股吧)的理财经理发来的短信。
我经常会收到多家银行发出的理财短信,闲来无事还进行对比。比如建行6月20日发来的那条“6月22日9点推出5天"利得盈"网银专享理财产品,10万起。预期年化收益率6%。额满为止。”就文字风格而言,建行太过单刀直入,相比之下招行显得温馨可人;但建行短信直奔主题,要素一应俱全,便于快速阅读,堪称金融短信之八股范文。
除了银行理财短信,我还经常收到股票 操作短信、房产中介短信之类。由于近年来个人资料外泄的可能性太多,以至于我都判断不出这些人何时何处知道我的信息的。起初还有些不满,后来也就习惯了。很多有类似遭遇的朋友,常常向我抱怨,理财短信就是垃圾短信,应该向相关部门投诉。但如今GDP高企,人民币贬值,面对这些理财短信,我还真板不起面孔来。
诚然,此类短信陷阱也不少。记得去年某日,同事就拿过一条股票 短信给我看,短信来自一个自称内幕知情者,告知某只股票 很快要被庄家拉起,请速速进场购买。对比了短信发送的时间,以及当日半小时后的股价走势,果然应验得很准。当时我对股票 所知甚少,深感神奇,追问他可曾购买该股,该股是否值得跟进?他大笑:“这是个套子,就是为了骗你这种新手,你今天进去,明天庄家就要出逃了。”第二天果不其然。
另外,即使出身正统的银行理财信息,也不代表可以轻易相信。比如银行的理财产品,“预期”两字就大有学问,这代表这个理财产品可能达得到这个收益目标,也有可能达不到。
可老投资者往往具备窥一斑而知全豹眼力,从垃圾中淘金的经验。比如过去当证券市场门庭冷落到自行车只剩几辆,证券公司分析员需要跑上街拉客户时,在老投资者看来,那就是市场见底的好日子。理财短信狂轰滥炸的背后是银行正在吸储大战,但这背后也许有值得挖掘的财富良机呢?
柳云龙导演的电视剧《暗算》之听风里,王宝强饰演的瞎子阿炳,听力惊人,能从孩子的声音中分析出其父母是谁。从投资者的角度来说,或者我们可以做一个市场的听风者,从众多送上门来的理财短信中,找寻到一些跑赢GDP的信息。
记者 孙琪
免费保险,是不是天上掉馅饼
这几天一直接到某保险公司的电话,推销他们的某个保险产品。说是“推销”也不确切,因为他们是“免费赠送”一个保险产品,只需要我提供姓名和出生年月就可以了。我婉拒了一次,过了几天对方又打电话来,再次劝说我接受这份馈赠。我看看婉拒不行,会让人家误解,继续浪费大家的时间,于是明确告知,我不需要。
因为工作关系,需要经常和保险行业联系,所以我基本上能够判断出来,这种“免费保险”倒是没有什么危险,多数可能是保险公司为了积累客户而采取的做法。因为送出一份短期的意外险,保额又不是很高,对保险公司来说成本并不太大,所以,此举用来收集客户资料、开拓市场还是不错的一个办法。
而对于一些正好打算购买这类保险产品的人来说,接受这么一份赠送,也不会造成什么损失。当然,也不是说真的“天上掉馅饼”了,保险公司需要的,是投保人的身份信息,这次赠送了免费保险,下次就可以继续推销别的保险产品了。
我对电话推销保险并没有什么偏见,也并非决意不买保险。我觉得对很多人来说,对推销保险的电话之反感,一方面在于这个电话可能在自己最忙碌的时候响起;另一方面则在于,多数人希望自己掌控购买保险的节奏,而不是让保险公司来掌握主动权。另外,我觉得电话推销方法对于我来说也并不是最佳的购买保险的方法。因为保险条款的很多内容都需要细细研读,要充分了解投保的权利义务,了解保障的涵盖范围,而电话里没有办法弄清这些内容。我更倾向于通过网络的形式来投保,因为既方便,又明晰。
记者 吴华
通过过滤可以获取一些有用信息
自从那年在理财博览会上留下了手机号码之后,时不时地有人打电话来给我介绍黄金买卖业务,约我去他们公司炒黄金。一般来说,我对这种骚扰电话不感兴趣。但有一天晚上,我刚好在公交车站上等车,电话来了。反正闲得无聊,我就与对方聊了几句。
我告诉她,相对于黄金,我对钯更感兴趣。这位推广员显然缺乏专业知识,听不懂我在说什么。不过,数天之后,她又打电话来说,他们公司也炒钯金,而且最近钯金的走势不错,邀请我去她公司看看。说实在的,其实我也曾经想过去她公司看看,主要是想去看看他们使用什么软件追踪和交易大宗商品的。但一直也排不出时间,更确切一点说,是因为手头没有闲置资金,动力不足。
鉴于记者的身份,我一般会比普通市民对类似的骚扰电话表现得更有耐心。因为通过过滤这些骚扰电话,有时候也可以从中获取一些有用的信息,从而有助于自身的知识积累和写作素材的采集。不过,我很讨厌在我写稿的时间段里,接到这样的电话。记者 薄继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