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欧元区实施的稳定机制并未能从根本上解决结构性问题,塞浦路斯事件再次触发全球金融市场剧烈震荡。而效仿' 美国QE救市的日本,实际效果仍值得商榷。香港中文大学教授、知名经济学者黄元山本周接受《红周刊(博客,微博)》采访时认为,这一切都是信贷泡沫造成的,其就像是一个“金融黑洞”。
日本印钱或引发危机
《红周刊》:年初很多分析师认为今年全球股市将是最好投资标的,一是基于经济复苏的预期,二是全球低利率市场环境,您怎么看?
黄元山:目前全球经济环境存在两大隐忧:一个是欧债问题,我认为欧元区仍有5成概率将会解体,如果真的解体将对全球金融市场造成很大冲击。欧洲的所谓宽松货币不能救经济,他只是买时间去延缓结构性问题爆发;另外一个是日本量化宽松政策,很多人认为量化宽松就是多印些纸钱来炒高股市,虽然日本近期股市出现大升,但是能否维持升势仍值得商榷。因为量化宽松对出口有利,但对进口却不利,他并未改变产业盈利预期,仅仅是资源重新分配。同时,日本量化宽松并非能引发很多“水”出来。欧洲和日本情况今年都容不得乐观。
《红周刊》:您如何评价日本推出的量化宽松政策?
黄元山:QE其实是日本最早推出的,在上个世纪90年代日本就曾经实施过量化宽松,只不过当时他的体量做得不够大。现在日本看到美国搞QE使得美国经济状况有所改善,所以也效仿。实际上,日本和美国的情况截然相反,由于美元本身是全球储备货币,而且美国综合实力和生产能力具备一定的根底,所以没有因为QE引发严重的负作用。现在日本想通过2年的时间就达到美国花5年的时间的量,基本上把' target='_blank' >央行的资产负债表翻一番,这或将引发危机。
依据美国经验,量化宽松需有两个条件,一是商业银行体系必须运作良好。如果银行信贷不能创造广义货币,钱还是留在基础货币里。日本央行20年来稳健程度远不及美国银行,且美国银行业在金融海啸后做过压力测试,所以QE之后会很快复苏过来;二是必须要政府财政配合。政府用印出来的钱去买国债,之后政府还要把钱花出去流向实体经济,但日本财政已到达一个极端,日本国债与GDP比例已高达2倍以上。我认为日本不可能把资产负债提高很多,日本量化宽松可能引发货币危机。
' 中国信贷泡沫过大
《红周刊》:全球都在看中国,但中国一季度' 数据低于预期,您如何评价?
黄元山:我认同温家宝总理2007年时提出的中国经济“四不”现象:即不稳定、不协调、不平衡、不可持续。中国GDP近年来增长很快,但信贷增长更快。社会融资总量/GDP高达190%左右,而2008年时这一比例只有140%。我不太担心中国经济增速会减慢,一季度数据仍然未改变靠银行信贷拉动经济增长这一模式。银行既要增加资产负债表,又要利率市场化提高资本金,同时银行盈利减少又导致不断地增发,这样做就会搞死银行股。从货币政策来看,口头上减少宽松,实际上一点也没做到,央行想做和能做存在反差。如果经济依赖信贷增长,经济一旦缓慢就产生恐惧又将信贷拉上去,从而在死胡同里走不出来。
乱局中如何投资
《红周刊》:A股一直很低迷,经济差是他的原因吗?
黄元山:中国信贷泡沫很大,这也解释了为什么A股那么低迷。通常市场都寄希望于政府以宽松货币方式救市。我的看法刚好相反,解决A股低迷方法在于金融改革。因为上市公司融资能力、创造财富能力很低,而中国存在严重的资源匹配不合理,导致能拿到钱的企业未必有高回报,而有好项目却没有钱。
对于投资,在全球经济不明朗的情况下,我建议集中精力做好资产配置,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月供' 股票 ,通过平均成本法的原理,以定期及定额的方式在市场不断吸纳股分。不必去深信选股或捕捉市场高低位,这也非普通投资者所长。
《红周刊》:有人认为黄金将步入熊市道路,关于黄金未来走势您怎么看?
黄元山:今年的伯克希尔·哈撒韦“致股东的信里”' target='_blank' >巴菲特花了不少篇幅讨论黄金投资,他认为,黄金是一些由地下挖出来的东西,然后放到保险箱里,没有任何生产力,“搏傻者”用一个更高价格去接货。我认为,当发生货币危机时,黄金基本上对冲货币危机,目前黄金相对美元比较弱,但对相对欧元、日元,特别是对于日元还未升到历史高位。在全球经济不稳定的情况下,如果欧洲和日本还将继续拖累,那么黄金还有一个对冲的价值,虽然不排除黄金会有继续下跌的空间,但黄金的基本因素没有变,年轻人在资产组合中适当配置5%~10%的黄金是有必要。这一点我在新书《金融黑洞》中有详尽探讨。
《红周刊》:您新作《金融黑洞》能否和读者分析下?
黄元山:“黑洞”意思是说信贷泡沫就像个气球一样,当它爆破的时候就开始萎缩,现在的日本经济萎缩,它希望重新吹起来,但实际或吹得其反。这本书对中国警示的作用很大,也重点探讨了中国会不会走美国的路,中国的信贷泡沫什么时候爆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