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8391752892

重组就是场阴谋 损害投资者利益顺水鱼财经

核心摘要: “重组就是一场阴谋!”这是我对Alex(化名)印象最为深刻的一句话。 在接受采访ST公司重组的话题时,业内人士都非常谨慎,大多数都打出了无可奉告的免战牌,而Alex是愿意接受采访并可以面谈的第一人。 2008年初春的西湖边,在确认没有录音的前提下,Alex向我细细解说了重组过程中的种种灰色地带。他曾为四家公司做过重组项目,现在还是一家上市央企资产重组的主要负责人。
外汇期货股票比特币交易

“重组就是一场阴谋!”这是我对Alex(化名)印象最为深刻的一句话。

在接受采访ST公司重组的话题时,业内人士都非常谨慎,大多数都打出了无可奉告的免战牌,而Alex是愿意接受采访并可以面谈的第一人。

2008年初春的西湖边,在确认没有录音的前提下,Alex向我细细解说了重组过程中的种种灰色地带。他曾为四家公司做过重组项目,现在还是一家上市央企资产重组的主要负责人。

在他的故事里,有权钱交换的内幕,也有唇枪舌剑的交锋,甚至经历过被人跟踪、威胁、谩骂等发生在影视剧中的情节,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干的就是在保护投资者利益幌子下的脏活儿。”

以下是整理成文的采访内容。

中国式重组实际上是阴谋与公平的博弈,博弈到最后还是由市场来买单,市场的泡沫也大抵源于此。

重组就是一场阴谋

中国资本市场的怪胎

中国的ST公司“承债”式重组,实际上是违反市场经济规律的事情。原本连年亏损、资不抵债的企业,经过重组包装后便焕然一新,这在完全市场经济或法制健全的环境里几乎是不可思议的,因此它必然伴随有一整套不可思议的操作过程。

我们以深圳市场为例,当年最早的一批上市公司,从000001~000099,这些公司里面有哪几个没有经历过重组?比如*ST宝投(000008.SZ)曾用过的名字就有深锦兴A、亿安科技、ST亿安、*ST亿安、宝利来,可以想象,从深锦兴A到亿安科技的过程就是很古怪的一次经历,从ST亿安到宝利来,又是一次古怪的过程。

但重组的实际效果又怎样呢?亿安科技后来变成*ST亿安。事实上,大量的报表重组、假重组不但没能改善上市公司的境况,相反却使部分公司陷入“空壳化”的困境,很多公司从主业上已经挣不到利润,这从他们的公告中就可一窥端倪。

被重组方如此。对于重组方而言,借壳上市的逻辑也很奇怪:

现在所有借壳上市的公司,证监会都是比照IPO的标准在审查,都要交三年一期的审计报告,以此来考量企业的成长性。符合这么苛刻复杂重组条件的企业居然不去IPO而跑来用超过IPO不知道多少倍的成本“借壳”上市,这本身就很古怪。

即使如此,大家对重组的热情依然不减。海南70%的上市公司都有过重组的记录,有的公司已经被重组了数次。1992年,海南有5家公司在深圳上市,号称“老五家”;如今已有两家“移民”北京,更名换姓:琼港澳改为" 赛迪传媒(" 000504行情," 股吧),琼民源变成了" 中关村(" 000931行情," 股吧);其他三家琼能源、琼海虹、琼珠江也都经历了资产重组。

不仅壳资源在重组的欢呼声中水涨船高,投资者(暂且这么称呼,因为我很难认为热衷重组概念的股民是一个合格的投资者)对重组的热情也如火如荼,只要一有重组的风吹草动,大家蜂拥而上,ST也便成了股市中的香饽饽。

所以,大家可以看到我们上市公司的名称更换得如此频繁,ST的垃圾中经常会有惊人的黑马诞生,这就是中国式的重组,尽管西方人看不懂,但在中国却热火朝天。

ST重组的综合驱动力

为什么会有这种奇怪的现象?

两大背景促使各方力量都不遗余力地推进重组:一是源于中国资本市场的封闭性,金融市场高度封闭与管制的结果促使地方政府向股市频频伸手;另一方面源于中国政企不分的市场环境。

下一篇:

天风证券:淘金5G新基建 智慧路灯有望撬开千亿新市场顺水鱼财经

上一篇:

险资二季度加仓25只股票顺水鱼财经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