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工皇帝”何经华正在经历他职业履历中又一次重要的挑战,那就是操作金蝶软件(0268.HK)的转型。
4月2日,金蝶软件宣布由传统产品型公司向服务型公司转移,虽然金蝶软件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架构师徐少春高坐主席台中央,但作为公司行政总裁,何经华将是这次变革的主要实践者。
6年前的4月,中国台湾人何经华被金蝶软件在本土市场最大的竞争对手——" 用友软件(" 600588行情," 股吧)(600588.SH)聘请,并带领这个公司完成了从财务软件提供商到ERP管理软件提供商的重要转型。这次转型,使用友软件的销售额从亿元级别上升至10亿元的级别。
这也是金蝶软件的第二次重要转型,跟其竞争对手一样,金蝶软件经历了财务软件转向ERP管理软件,又转向软件服务的历程。在1月末,用友软件也宣布了其业务模式由产品经营转向客户经营。
争夺客户的战争正在演绎3.0的升级版。对于不论是金蝶软件还是52岁的何经华,到2010年的这三年都非常重要,这个被称为“三年战略”的转型期,也是何经华与金蝶软件剩下三年合约的履约期限。
显然,当金蝶软件高调发布转型消息的时候,正是希望徐少春与何经华配合进行的这次转型,会像当年王文京(用友软件董事长)与何经华合作那样,为企业带来提升业绩、打击对手的重大契机。
演进
“金蝶的思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清晰过。”徐少春说。他指的是金蝶软件已经开始的转型方针。在宣布由产品型公司向服务型公司转型之时,金蝶软件希望全面树立管理专家形象。
在徐少春看来,转型之后的金蝶软件,和转型之前主要区别在四个方面:一是收入来源不同,服务型公司营业收入主要来源于服务;二是价值观不同,产品型公司主要以自我为中心,服务型公司以客户为中心;三是关注点不同,产品型公司主要关注品牌的产品价值,服务型公司关注品牌的服务价值;四是理念不同,产品型公司以产品为本,服务型公司以服务为本。
一年多以前,徐少春就在为变革进行各种准备:2007年1月1日,何经华在金蝶软件正式履新,这两个软件业的风云人物由竞争对手演变为合作伙伴;半年后的6月4日,IBM和雷曼兄弟合资成立的基金公司,在中国选中第一个投资对象金蝶软件,以1.32亿元获得金蝶香港上市给公司约7.7%股权;8月15日,金蝶推出面向中小企业的友商网,宣布进军电子商务领域,为此后的SaaS(软件即服务,一种在线IT服务的模式)战略建立平台。
用徐少春的话说:“新的CEO请来了,公司治理机构进一步优化,引进了战略投资者,从人才、资本、技术上都做了准备,2008年肯定是个拐点。”
“服务转型首先要转变的是思想。在思想的后面,是能力。”何经华说。据他介绍,为了使转型战略顺利推行,金蝶软件内部已经建立了三级检查制度,“总部、区域、机构,一级检查一级。”他举例说,如果分公司有26个运营指标,评估其运行状况时,就要看26个项目的评估得分,其中还包括对执行总部战略情况的考核。这种考核是每周、每月都要进行的。